天天坐地铁?来看看它的大数据分析

 2009年开始着手构建云计算系统,2010年就开始进行大数据探索的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港地铁),是国内首个在轨道交通领域依赖“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高效的地铁运营、企业管理、战略决策的企业。
 
  由京港地铁负责运营的地铁4号线、大兴线和14号线,目前全部的运营、管理、安全保障工作,都是由京港地铁自主研发的运营数据管理等系统支撑的。
 
  对传统行业而言,将“大数据”转化为商业价值、管理价值的脉门一直难以摸准,京港地铁的成功无疑极具代表性和参考性。在企业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京港地铁是如何释放出数据能量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将数据化运营与现代企业管理融为一体的?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记者特别走访了京港地铁。
 
  成立之初便锁定信息化运营
 
  京港地铁成立于2006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地铁投资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公司,也是内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最早引入外资的合作经营企业。成立之初,京港地铁就决定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运营技术支撑未来地铁的运营,并将信息化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风险控制的方方面面。虽然那个时候云计算、大数据连“概念”都还没有出现,但创立之初的这一正确决策,却为日后京港地铁的数据化运营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对京港地铁而言,信息化一直被视为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风险控制的必然需要,而非单纯的技术需要。所以,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京港地铁都超过了同行。基于对企业管理流程、风险控制、生产运营需要的全面考虑,京港地铁的IT投入一直是跟进式的。这种投入模式,令京港地铁的IT系统一直保持着快速接纳新技术的能力。
 
  2008年,整个业界还未开始谈论云计算,但彼时的京港地铁已开始尝试服务器虚拟化。2009年,京港地铁已着手实施对整个IT基础架构的虚拟化了。到了2011年,京港地铁IT基础架构的虚拟化程度就达到了80%,并通过这个可自动扩展、复制的虚拟化云平台实现了对运营、管理系统的支撑。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