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为何难玩转硬件 传统企业怎样逆袭

 美国互联网巨头亚马逊10月23日发布财报,上季度亏损扩大至4.37亿美元(约26.73亿人民币)。亏损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100万美元。亏损原因包括由于推出了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项目在内的一系列硬件产品。24日美国股市开盘后,亚马逊股价下跌高达7.7%。美国硅谷Creative Strategies Inc首席分析师本·巴贾林(Ben Bajarin)说亚马逊进入硬件是个错误。
 
  作为全球最先进互联网巨头公司之一,亚马逊是互联网模式和思维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为什么互联网思维遇到硬件后就不灵了呢?互联网公司该如何涉足硬件?传统硬件巨头如何逆袭互联网?
 
  1.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难以玩转硬件
 
  除了亚马逊,另外一个新兴的巨头Facebook也是同样如此。它与HTC 合作推出的HTC First也以失败告终。这不是美国独有现象,国内互联网巨头的硬件之路走得也并不顺利。
 
  先看看BAT,腾讯前后做了微信耳机、QQ音乐音响、小Q机器人等,还有后来由腾讯控股的买卖宝推出大Q手机,搭载着腾讯微云、QQ桌面等产品。但最终都是杳无声息。 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手机、天猫魔盒等硬件,也一直不愠不火。百度是BTA巨头里面对待硬件最下功夫的:百度易手机、百度影棒、百度咕咚手环,引发最多讨论的“愚人节的玩笑”——搜筷,最后也真的面世了。最近刚刚抛出的百度自行车(Dubike),强调能够帮助骑行者监测心率和所燃烧的卡路里量。给骑行者提供锻炼最适宜的路线。但是,除了尚未面世的自行车,所有的一切硬件热闹过后,不过是一地鸡毛。
 
  360是互联网巨头里很早就涉足硬件的,包括为了与小米抗衡推出的360特供机,还有随身wifi、路由器、智键、家庭卫士、儿童卫士、防丢卫士等等。但是发展并不如意,成绩惨淡,周鸿祎在2014年一次公开讲话中承认自己在硬件上的失败:“我觉得硬件不光是互联网公司的事情,互联网公司现在也有很多人血气方刚地做硬件。我曾经也是拉过很多不靠谱的小伙伴一块做手机,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在硬件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但是今天还是坚持下来,我觉得做硬件还是蛮高的门槛。”
 
  为什么在互联网征战杀伐、所向披靡的巨头大佬们在硬件这块会遭遇马失前蹄、败兵滑铁卢呢?
 
  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轻资产、流程短、反应快。要做一个新项目,开发一个软件,只需要一个产品经理,搭配一个设计,前后端几个工程师就可以直接启动。软件产品完成后,通过提交应用商店和相关渠道直接发布就好,用户下载使用后,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更新,整个闭环的链条和周期极短。再加上绝大多数软件都是免费的,即使有些小bug或者上线延迟,用户也就是吐吐槽,安抚下用户,加快发布,基本上事情都能快速平复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者可以小步试错、快速迭代、迅速发展。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