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麦肯锡所说,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当今每个行业和业务职能的各个方面,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我想今天有很多嘉宾可能是坐飞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我们去登机的时候,他会告诉你,是不是愿意坐到靠窗的位置,这是经过大数据分析的。前几天我去东航调研,东航基于历史数据可以为乘客提供可参考的一些餐饮服务,偏好的座位这样一系列的服务,都是通过大数据的模型进行测算的。同时,它现在也可以对客运的一些航班,旅客行李的重量进行预测,为他的机舱的客户的服务提升提供很多的准确性,达到很高标准。因此,我们也看到大数据在我们商务的智能、社会治理能力领域的应用不断的拓展。刚才很多部门的领导也都介绍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首次提出大数据战略,2015年已经成为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元年。“十三五”规划也把国家大数据战略写入了规划当中,对整个大数据的应用和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部署。
昨天开幕式上工信部的张峰总工程师也从八个方面提出工信部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些举措,为前面工信系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刚才孙处长和张处长也提出地方发展大数据的思路和要点,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很多的指点。我想政府是数据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推动者,也是市场监管者,也是要营造良好的公平的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者。因此,我们上海紧紧围绕智慧城市和信息化的建设,积极贯彻国家的大数据的发展战略,早在2013年我们上海就出台了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推进了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智慧交通等六个行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金融证券、互联网、制造业等六个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每年我们都出版了大数据的技术与应用的丛书,为我们整个上海的大数据的普及和应用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15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出台《关于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文件当中进一步明确把大数据作为我们发展的战略。上海市经信委也明确了我们的职能,我们也正在编制上海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已经形成了由经信委、发改委、网信办、科委等四个部门组成的一个工作机制,为全市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上海大数据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上海有900多万户的光纤到户率,用户超过450万,WLAN接入热点累计达到14.2万个。在数据资源方面建成了全2400万人口的数据库,数据项15.5万个,初步形成核心数据库为支撑的数据共享机制。在产业经济方面,上海也是世界上第一的货物和集装箱的吞吐量,亚洲第二的证券交易额,1600亿元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等。庞大的数据量在支撑着我们城市的整个的运转。
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规模双双突破了5000亿元,我们也涌现出一批像新华都、新红安等一批在专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企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上海紧紧围绕资源、技术、产业、安全四个方面来推进大数据的发展。我们考虑将从交易机构、产业基金、创新基地、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
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我们上海大数据发展五个方面的一些情况。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方面,我们出台了《上海市政府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以电子政务云为载体,以基础数据库为支撑,以政府数据资源目录为主线的数据共享的工作思路。同时,我们积极依托上海政府数据开放服务网,加快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目前,我们数据资源的开放的内容已经涵盖了经济建设、资源环境、教育、科技、道路交通、社会发展、公共安全、文化休闲、卫生健康、民生服务、机构团体、城市建设、信用服务等12个重点领域。我们累计开放数据资源800多项,积极覆盖了各个部门的主要业务范围。商务数据流通方面,我们通过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推动上游数据的引申产品的交易,我们交易中心建设了面向应用场景的在线、延续、自动化的交易平台。从交易中心9月份进行内测以来,我们已经有20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机构在线实现了交易,每月交易额已经突破1000万元以上。
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依托,突破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目前上海的交大、同济、负担、华东立功等1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先后建立了大数据的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在分布式处理的框架、多元数据的融合分析、流计算、现场计算等领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加大了力度。我们和教育部门也在积极探索,进一步的产学研联动的合作模式。
在产业集群领域方面,我们已经设立像在静安、杨浦等区域设立了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构建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大数据产业集群,打造上海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大数据产业高低,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等,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