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阿里巴巴联合富士康在日本宣布,将向日本软银(SoftBank)旗下的机器人公司SBRH分别战略注资145亿日元(约合7.32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富士康将分别持有后者20%的股份,软银则持有60%的股份。
作为阿里巴巴在机器人领域的首笔投资,合作方又包括与其关系紧密的日本软银,马云的这一招很难不引发人们的猜想。那么,究竟马云在下一盘什么棋,他看上的这家名不见经传的SBRH又是个什么鬼;今日,智东西来扒一扒。
神秘的SBRH究竟在做什么?
说投资,先看标的;而论标的SBRH,则需要先谈Aldebaran。
Aldebaran是一家法国的小型仿人形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05年,名称取自于金牛座里最亮的一颗星星。
2008年,Aldebaran旗下名为NAO的机器人取代了索尼大名鼎鼎的AIBO机器狗,成为了“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 Soccer)的标准联盟平台。嗯,是的,在此之前这项全球最著名的大学生科技赛事一直用“狗”来踢球。两年后,NAO代表法国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并表演了机器人舞蹈。
2012年年初,日本软银收购了Aldebaran,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s),简称SBRH。此后,伴随着后者一系列投资和并购,SBRH在表情传感技术等人工智能领域进展颇多。
2014年6月,SBRH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识别情绪的仿人形机器人Pepper,并于今年2月正式在日本面向开发者销售。这款售价19.8万日元(约合1万元人民币)的机器人身高1.2米,体重28公斤,胸前自带一块10.1英寸的触摸屏,其锂电池可让其持续工作超过12个小时。由于首先上市的是开发者版本,截止目前,Pepper只卖出了300台。不过,看似惨淡的销量并非是因其没有市场;相反,日本的商家对其还是很热衷的,但过于高昂的成本限制了Pepper的定价策略并阻碍了市场推广。
不同于我们在国内常见的玩具机器人和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业机器人,Pepper服务于服务业,主要用途涉及商店接待、餐厅服务、家庭护理和医疗康复。对于我们来讲,虽说大多数人也能接受它们,但其多半都会沦为玩具——毕竟在大多数地方,养个机器人服务员的成本要远远高于雇个实实在在的人。但在日本这样一个人力成本较高且严重老龄化的社会,这类机器人就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