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先后发文责问智能客服,一下子将其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青年报》表示:不少人在与智能客服“‘智斗’三百回合”之后,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它听不懂人话”。《人民日报》虽主要针对人工客服难以触及的问题,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智能客服的问题不少,答非所问、僵硬死板、不会变通、设置复杂……智能客 服作为 数字化生活的重要一环,服务升级势在必行,企业对此应有长足考虑,切勿迷失于眼前的利益。
智能客服使人愁?
智能客服的“走红”,其实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对于2C企业而言,它可应对大部分的重复性、通用性问题,极大缩短响应时间,明显提高处理效率,同时24小时在线,随时答复消费者,有利于减少经营成本,其降幅能轻松超过50%,企业对此自然是趋之若鹜,或自建,或采购,积极地享受这份科技大红利。
当前,智能客服广泛普及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正如媒体所言,在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够智能的扎心现象,让本已伤神于各种烦恼的消费者雪上加霜,有网友甚至留下了这样的吐槽:“有时智能客服就是在挑战人的血压。”不久前,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数字化背景下客户服务便利度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消费者中,52.9% 的消费者遇到过客服沟通障碍问题。遇到过上述问题的人中有 7 1.2% 的消费者 称遇到 机器人“答非所问”、 不 智能的问题, 23.6% 的消费者表示无法找到人工客服或遭遇人工客服踢皮球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