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小米造车的前两个理由还带有一定的戏谑性质,那么接下来就要上升到战略层面了。十年前,小米创业成功的原因被“风口飞猪”论的雷军谦虚的归结于它站在了风口之上;十年后的今天,智能汽车也已经成为了汽车发展变革中的另一个风口,小米作为一家在风口上飞起来的企业,它必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
另外,小米目前在智能生态方面做得相当成功,不过它目前的生态圈基本局限在了手机、电脑以及生活家居方面的智能设备,而汽车作为消费者的“移动居室”,智能化的发展也已经是势在必行。小米如果想要把自己的智能生态圈辐射到汽车之上,那么它就只有自己造车这一个选择。
相比起蔚来、小鹏、理想这些造车新势力,它们在汽车领域浸淫了数年,经历了种种磨难才有了现在的成就。那么,同为互联网造车的小米现在才开始入局是不是有些晚了?它作为新人又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小米造车会遇到哪些难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小米只是现在才宣布入局造车,并不代表它此前对造车毫无兴趣。事实上小米早在2015年就开始研发起了汽车相关的技术,小米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三百多项汽车相关专利,这也就意味着小米造车的野心绝不会是像发布会上说的一时兴起。
尽管小米在汽车领域早有布局,但是无论在手机领域还是汽车领域,小米显然都不能算是一家以研发著称的科技企业。它在汽车领域的专利是以智能座舱和车联网方向为主,并不具备智能电动车所需的三电技术以及整车制造能力。
至于小米入局晚这个问题,小雷更愿意把这个事实理解为它是站在了包括蔚来、小鹏、理想在内的那上百家造车新势力的肩膀上。虽然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在造车过程中经历了各种磨难,但是小米作为后来者却并不一定要再去蹚一趟前辈们的浑水,因为现在和几年前的造车模式已经大不相同了。
小米和蔚来、小鹏、理想不同,它要造的实际上并不是“汽车”,而是一种能够搭载智能设备的移动载体,所以三电技术以及整车制造能力这些既费财力又费脑力的技术活都不会是小米发展的重点。这些技术在创业前期完全可以由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它要做的更多是将旗下的智能生态系统辐射到汽车这个载体上来。
如果小米在创业初期不打算将研发重心放到整车制造能力上,那么汽车代工就是目前最适合小米的造车模式,因为汽车代工模式可以完美解决小米整车制造上的问题,而小米也可以更加专注于智能化软件的开发。汽车代工对于小米来说是最容易实现的造车方案,也是最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小雷之所以猜测小米会采用代工模式造车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很多人看到小米要全资造车时都会认为它是想单方面扛起造车大业,实际上全资造车和闭环造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