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人们对理想主义生活方式的追捧本质上“摆脱现实压力”的诉求转移,而另一方面,“网红城市”的标签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却意味着更多的压力,比如是否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来满足陡增的消费需求,抑或是否有足够的经济硬实力来让陡增的消费需求完整地以经济发展的形式健康落地。
与丽江、凯里乃至厦门这些看上去已经完美平衡“理想主义与网红气质”的城市相比,成都还有一个更鲜明的难点:这可是一座人口超千万、GDP破万亿的国家中心级城市。
成都需要我们打破固有认知去进行重新解构,比如“网红经济”为什么会形成?“网红”对于城市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网红”真的可以成为“经济”吗?
成都是怎么变成网红城市的?
四川是有网红基因的。
从地缘上看,丰富的地貌特征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四川文化拥有让人难以想象的多样性,比如人们印象里四川人都吃辣,但湿热的气候让四川也成为了国内重要的蔗糖产地之一,并以此造就了“糖都”内江;还有人们印象里四川人最著名的“慢节奏”生活方式,但实际上更有江湖气息的码头文化,在长江沿岸的宜宾、泸州就已经充分萌芽。
而这样的多样性非常契合社交网络时代的内容传播环境:
-内容取材上,社交网络时代以图文、短视频、小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传播结构,具备信息干扰更少、注意力更加集中、表现方式更加具象化的特点,适合用来表现人文环境、生活方式、自然景观等可视化内容;
-市场需求上,社交网络时代快速的信息迭代,以及不可避免的信息过载,让市场对于内容差异化的需求异常敏感,也随之更加强调传播主体的内容储备以及内容多样性。
简单来说,四川在社交网络时代的“流量爆发”只是时间问题,而自古以来就身处四川文化窗口位置的“成都”,也就自然而然具备了将理论上的必然进行几何倍地放大的能力。
以网红经济从业者为例。有数据显示,在全国27家直播平台、超过87万主播中,成都主播数量排名是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