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业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大学毕业后便扎根于通信行业的他,参与了中国联通网络建设,也见证了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成长”。他便是中国联通运行维护部总经理马红兵。
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马红兵感慨道,“时间飞快,回头看我在通信行业已经工作了30年,作为一名通信人能够亲眼见证中国通信事业发展最辉煌、最波澜壮阔的历程,感到由衷的兴奋和自豪。”
恰逢其时:乘上移动通信前进的巨轮
提及我国无线网络建设时,他感同身受地说,我国移动通信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在国际标准制订、产业制造、运营规模等几个方面均名列世界前列,实现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局部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北京邮电学院是马红兵正式与通信结缘的“康桥”,对图像传输与处理专业有着浓厚兴趣的他,也因此开启了无线领域研究之旅。1989年他毕业走出校门时,正赶上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其中,让马红兵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在广东珠三角建设了我国第一张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真正实现了anyone、anytime、anywhere的移动通信功能和梦想。
马红兵对记者讲道,当时世界上影响力比较大的1G系统当属北美AMPS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欧洲TACS制式的1G系统。1987年,中国第一个TACS公众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正式开通,从此开启了长达14年的1G系统应用。随后,河北、山东、辽宁等各省如雨后春笋般开始了蜂窝移动网络的建设,当时网络设备全部需要进口,包括移动交换机、移动基站、天线、馈线,甚至配套的电缆与电缆接头等都没有国产替代产品,国有产业能力十分薄弱,因此一个基站的引进设备费用很高,初期仅基站设备费就超过100万元/站。此外,当时的手机价格昂贵,个头很大,“一时间像砖头一样的手持终端成了身份的象征,被称之为‘大哥大’。”马红兵微笑着说道。
不忘初心:以探索创新建设精品网络
回顾自己30年的通信生涯,马红兵先后在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担任无线技术首席专家、网络建设部副总经理以及运维部总经理,他对中国联通的发展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马红兵清晰地记得,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正式成立,成为当时唯一拥有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电信运营商,由于中国联通的出现,我国固定电话初装费从原来的3~5千元降至几十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信业务的高速发展和腾飞,中国联通的成立是我国电信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联通除了经营固定电话业务外,还经营移动通信业务,中国联通很早就确定了把GSM作为其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技术标准,变相拉动了我国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