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追寻失踪被拐儿童,不少企业为此已努力多年

“我们能够把宇航员送上天,把蛟龙送入深海,也一定能够保护我们的孩子,为他们找到回家的路。”这句话出自2019年全国两会。

两年后的今天,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力推进“团圆”行动。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现场表示:今年1月起,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团圆”行动。

依托“打拐DNA系统”,全力侦破一批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一批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一批改革开放以来失踪被拐的儿童。

目前,此项工作正全力推进。

童碧山表示,希望失踪被拐儿童的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主动到附近的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接受免费的DNA信息采集以及相关信息补充完善等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家庭团圆。

技术发展中,我国失踪人口找寻从传统的登报、电视寻亲等手段,到后来依靠网络技术和DNA对比,再到如今借助信息流推送、AI人脸识别寻人。

某业内人士曾告诉AI掘金志,在儿童走失这一问题上,存在两个关键角色,一个是受害人,也就是走失儿童;另一个是加害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贩子。

一、针对犯罪嫌疑人。作为儿童走失问题的加害者,人贩子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经常出入儿童较多的场所(如妇产医院,儿童游乐场所等); 

2、人贩子大多是成年人,面部特征成熟; 

3、人贩子存在一定比率的前科人员。

针对这些特点,人脸识别技术可以依托其精准的智能识别算法,在适用的场合为办案人员提供帮助。这里需要考虑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事前:针对人口贩卖的前科人员,有必要将他们的信息录入到重点人脸布控名单中;

事中:通过在关键区域部署的高清摄像机或人脸抓拍机,当儿童在医院、游乐园、火车站等场所走失时,可以通过视频图像数据寻找嫌疑人图像,通过嫌疑人的正脸图像与人脸库进行比对,确认人贩子身份;

事后:通过大规模的人像天网建设,对人贩子进行大范围的人脸动态识别,实现快速精准定位,为抓捕、找回走失儿童提供数据支持。

二、 针对走失儿童。作为受害人,儿童分为两个年龄阶段:

1、婴幼儿,缺乏脸部图像数据,且面部特征较不明显,容易混淆;

2、3岁以上儿童,大多有脸部图像数据,行动能力较强,面部特征较明显。

在技术的支持下,寻亲手段不断升级,寻人效率也大大提高。

在这几年间,AI在陆续落地中越来越成熟,结合每线索,无形中为失踪的亲人搭建一条条回家的桥梁。在这背后,有无数企业一直在用技术为无数个破碎家庭的团圆而努力。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