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赛道双雄并立亚马逊、微软发育趋势放缓

作为目前科技产业中最吸金的业务,亚马逊、微软、谷歌都加大了对云计算的布局,在头部效应影响下,未来全球云计算市场格局将会出现怎样的新变化?市场对“老大哥”亚马逊AWS业务增速的放缓是否过度解读?本期《红周刊》特别邀请美国对冲基金公司Greiphyn Heights Asset Management LP投资经理卢国韬对云计算市场格局进行解读。在卢国韬看来,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几乎不可避免,横向比较各大巨头新增市场份额情况更具指引性。目前,亚马逊AWS受到一次性因素影响较多,而微软云计算业务水平已越来越接近亚马逊。谷歌的基数尚小,很难判断云计算业务对其整体营收的影响。
 
云计算巨头新增市场份额更值得关注
 
《红周刊》:亚马逊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AWS云服务的营收增速创下了5年多以来的最低值,增长35%,增速再次放缓。对此情况如何看?
 
卢国韬:亚马逊云计算最开始时是从零开始的,增速必然很快,随着基数越来越大,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营收增速放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不只是亚马逊AWS增速在放缓,云计算的各家巨头公司都存在类似情况。这种情况下,与自己进行同比增速比较实际意义并不大,因为这只是一个数的差别,要看就得看新增市场份额的变化,横向比较各家获得了多少份额,这对未来的业绩表现可能更具指引性。
 
《红周刊》:新增市场份额方面是怎样的情况?
 
卢国韬:与去年同期相比,微软大概增长40亿美元左右,亚马逊增长50亿美元左右,两者的差距大概只有10%~15%,新增市场份额已经非常接近,未来,两者可能势均力敌,新增市场份额可能趋于一致,达到差不多的水平。对于谷歌而言,目前仍在全力追赶,不过因起步晚、投入晚,市场份额还很难说。所以,我目前推测,亚马逊竞争压力相对较大,被迫降价导致利润率降低,但它又不能不这样做,因为如此做法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红周刊》: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给它贡献了不少营收,相比之前几个季度,AWS营收增速有所放缓,这是否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卢国韬:短期来看,亚马逊确实面临一定风险,但这存在一次性因素,比如美国国防部100亿美元的大订单。据我推算,这个合同相当于可以贡献AWS每年2%~3%的增速,所以,失去这个合同对于亚马逊的增长还是构成很大压力,进而也推动了亚马逊追加投资自己的网售业务,以保持一定程度的业务总体增长。从竞争的角度讲,亚马逊只要能够跟对手保持在一个价格水平上,亚马逊还是有优势的,至少能保住一定的市场份额。
 
对亚马逊而言,其受到过很多一次性因素的影响。比如,贝索斯是华盛顿邮报的老板,华盛顿邮报经常攻击特朗普,这次亚马逊失去国防部的订单,基本上可以肯定是特朗普给国防部施压,在Oracle抱怨的时候,把旧的合同整个推翻,重新竞争,相当于Oracle给他人做嫁衣裳,微软最后赢得了订单。所以,这里有政治因素作祟,如果特朗普连任,亚马逊从美国政府拿到的合同可能会越来越少,但这是人为的一次性因素,并不会对亚马逊的基本面造成根本性影响。
 
亚马逊、微软云计算未来增速将趋于一致
 
《红周刊》:在云计算领域,正在发力的微软、谷歌、阿里,会不会对亚马逊的原有市场份额造成威胁?
 
卢国韬:关于云计算领域的竞争问题,亚马逊已经在跟微软和谷歌面对面竞争,而阿里巴巴在美国、欧洲等地的市场份额实在太小,它的技术虽然一点也不差,但云计算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不是建立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就万事大吉,它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来招俫客户产生营业收入,而这一点,阿里在西方国家并无优势,而且我认为,阿里云计算在美国的进展也会非常有限,可以剔除出去不考虑。
 
在云计算市场,在其他有巨大财力公司介入的情况下,亚马逊的份额肯定会有所降低,如果未来亚马逊能够守住百分之四十几的份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持续稳定的话,则大家都能挣很多钱。我想贝索斯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想过全盘拿下,市场份额一点点失去肯定会发生,但只要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了,或者说市场份额下降幅度只要是非常缓慢的,问题就不是很大。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