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园区招商目标全部实现, 阿里巴巴、亚洲脉络、中兴网信、钛基等一批云数据中心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协议投资额超700亿元;园区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型数据中心·实时应用类)”。
南通大数据产业园先后引进日本EPS、纽康、美国尼尔森、智子云、招商银行、吉贝克、明天医疗、东华医疗、中国工业报社融媒体、中国电信5G+工业互联网、华为工业互联网等30家著名企业和单位,120多个大数据创新和应用类项目;园区先后被江苏省工信厅命名为“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园”,南通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南通数字文创(视频)产业园”。
“南通开发区紧紧把握大数据产业发展‘风口’,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依托自身优势,努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为南通开发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为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竞争优势创造新机遇。”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羌强表示说。
洞察潮流 抢抓机遇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信息产业格局面临巨大变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先后出台多份文件,加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南通开发区经过30多年的努力,形成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新材料等产业板块。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培育新业态、新动能,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根据工信部预测,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
为此,南通开发区依托自身条件,提出在南通综合保税区建设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承载长三角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在毗邻的能达商务区建设南通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数据创新和数据行业应用产业,围绕产业生态、核心技术和龙头企业,努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建设长三角大数据产业聚集区,树立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南通品牌。
高点定位 精心谋划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
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开发区邀请国内知名智库赛迪研究院和鄂维南院士领衔的大数据团队多次来通实地考察、对接交流,共同编制《南通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于2017年1月通过专家组评审并对外发布。
专家组认为规划结合南通实际,明确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构建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体系和路径,内容全面、结构严谨、可操作性强,为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做好规划引领。
规划确定,还需要专业园区予以支撑,开发区精心谋划建设专业园区。在南通综保区内规划1300亩建设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重点发展绿色数据中心、算力中心,支撑长三角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后编制《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电力规划、网络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空间规划等多份专业规划,统筹解决数据中心行业对电力、网络的特殊要求,解决行业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