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 之 大厂尔虞我诈

第一个是网络效应,是说随着网络中用户数量的增加,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因此网络的总体价值以更高的速度增长。

另一个特征是信息产品的复制成本非常低,因此即便是创新成本高、风险大,但只要能做出好产品,能将产品成功地进行规模化复制,拥有海量客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的创新成本和运营成本摊薄,从而获得丰厚的收益回报。

正因为有这样的产业特点,向个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企业都以扩展规模为首要目标。相对于属地化运营的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企业可以基于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开放架构开展全球一体化运营,成长速度再上一个台阶。

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产业规律和特征是个人数字化才有的。企业需要的数字化能力并非标准化的产品就能满足,网络效应的魔力不再,产品不能进行低成本复制,以前的成功经验失效了。

5G开启数字化新时代

两会期间,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又一次阐述了“5G不成熟”的观点,为众多不看好5G发展的人代言。持此类观点的人普遍认为:电信运营商建5G公用移动通信网络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但在个人客户市场,收入很难再上新台阶。

实际上电信运营商面对5G的窘境,也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现在的痛点: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已经触碰到了个人数字化市场的天花板,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很难继续带来成长,必须去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技术角度看,5G的高带宽、低时延、海量物联等特性,主要就是为企业数字化而设计的。因此依托5G的发展在企业数字化市场里寻求增长空间,就成为ICT产业从业者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移动通信在几十年间里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分工协作:

(1)设备制造商基于国际标准和技术创新,进行通信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设备制造商将通信设备和产品销售给电信运营商,由电信运营商主导进行网络建设,形成广域覆盖的移动通信能力,并向海量客户进行推广;

(3)移动互联网企业开发出满足个人客户信息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向海量客户进行推广;

(4)个人消费者基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通信网络以及移动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信息服务,享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生活。

我们看到,个人数字化时代,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企业,相互之间边界清晰,大家携手开创产业空间,分享产业红利。

但到了企业数字化时代,这种格局发生了质变——

从需求侧看,企业客户往往希望有个性化、端到端的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如果继续采用产业链串行运作,不仅周期长,而且对个性化需求的响应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客户的要求。

从供给侧看,企业有成长的诉求,在缺乏市场新空间的情况下,会有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的愿望;尤其看到产业链的合作伙伴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会产生取而代之的冲动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