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网络安全风险飙升 运营商智能升级护航新基建

新基建需要新安全,守护新基建安全,运营商义不容辞,在新基建这片充满未知的安全新战场上,运营商正依托云网融合优势筑牢 “安全堤坝”,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新旧交织形势严峻

网络安全往往是“旧”事件和“新”事件的混合。年末是网络诈骗案的多发期。在“旧”事件上,诈骗手法也不断更新。在我国,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网络支付等网络应用增长迅速,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实施网络诈骗。近日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 2020年上半年,“360手机先赔”共接到手机诈骗举报1561起,其中提交理赔申请的诈骗举报为776起,涉案总金额高达778.9万元,人均损失10037元。

在“新”事件上,随着新基建的不断加码,攻击者频繁针对网络基础设施发起网络攻击,《2020年全球DNS威胁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今年所有行业的组织平均遭受9.5次DNS攻击,平均损失高达92万美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由于“新基建”应用广、渗透深,相应增加了一些安全风险。许多安全专家预测,网络钓鱼诈骗、勒索软件和其他攻击数量在2021年将会增加。这些威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很有效,而这一点在2021年不会改变。

云网融合筑牢新基建安全之基

新基建的核心是数据和算力,极大地依赖计算机、网络等资源。基于此,构建云网融合的新一代的智能防御体系,以适应新的安全威胁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运营商走在了前头。

中国电信始终把网络信息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作为5G建设的核心要素来布局。在云网一体化安全方面,中国电信基于运营商网络安全优势,推出了“云堤”系列产品,在DDoS攻击防护、网站安全、域名安全和反钓鱼欺诈,都做到了行业最强能力:其中DDoS防护能力超过5000G。目前,中国电信利用云堤平台,已为全国200多家政务、医卫、教育、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了免费网络攻击监控与网站监测、应急服务。

针对云安全,中国电信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防护盾”,除了建成一张“端网云一体化”、全天候监控、具有强大端到端安全能力、全球领先的安全网络,中国电信还启动量子铸盾行动,为百城万企提供量子安全云和量子安全组网服务。

中国移动积极锻造禾云安全能力体系,提供从准备阶段到保障阶段、总结阶段全程重保服务,同时全网+省级两级联动模式,实现攻击“一点发现,全网治理”,为网络安全赋能。

中国联通则自主研发沃云,大大提升了数据、设备、网络等多方面的安全性。据悉,新发布的新沃云6提供多达76项监控性能指标,支持实时告警信息,为客户的安全应用保驾护航。

护航网络安全需多管齐下

随着新基建的不断加码,信息安全产业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浪潮。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2020年产业规模预计超过1700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增速领跑全球。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向好的双轮驱动下,运营商发力网络安全,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课题,也是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

不过,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所长魏亮看来,运营商探索以安全服务形式对外输出安全能力,已获得初步成效的同时,网络安全严峻的形势也对运营商能力建设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运营商不断探索网络安全创新模式,巩固安全防御保障能力。

一方面,依托人工智能、 云计算、 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加快安全技术迭代创新、 智能升级,赋能网络安全。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