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员工首次尝试居家办公的情况下,许多组织已开始重新审视零信任安全战略。趋势和技术的融合,再加上对仅仅依靠外围防御实现安全保护所带来风险的新认识,都意味着让零信任成为主流的时机已经成熟。
传统上,IT 安全基于外围防御模型,例如中世纪由护城河环绕的城堡、修建有围墙的城市。这种理念的目的是把入侵者挡到共享空间之外,同时假设围墙内的人都是可以信任的,可以在围墙内自由漫游(或多或少)。
由于目前网络必须容纳的互联设备数量激增,外围安全战略多年来一直处于困境之中。近期发生的一些事件进一步突显了外围防御的局限性,因为 IT 部门在应对突然增多且都是首次使用不受 IT 控制的家用计算机来接入网络的远程工作人员时,显得异常艰难。
不信任任何人
零信任假设任何人都不能信任,这颠覆了传统的网络安全。虽然这听起来有些苛刻,但只要能做到,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变得更轻松。
想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若要让“零信任”发挥作用,采用者需要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作出承诺。他们需要对所有 IT 和数据资产进行分类,并根据角色分配访问权限。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锁定一些常见漏洞。举例来说,绝对不允许 Web 服务器直接与其他 Web 服务器通信,而只能通过指定的端口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
数据也需要进行分类。某些信息,例如公司团队的垒球时间安排表,可能根本不需要任何保护。商业秘密和其他专有数据则需要受限用户类别进行多级身份验证。
需要对网络进行分段,以禁止横向移动,而横向移动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大规模数据泄露的元凶。当工作负载在虚拟机和云服务器之间移动时,必须彼此隔离并受到保护。直到最近,管理这样的环境也一直都是一项艰巨任务,不过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零信任示例
第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多重身份验证 (MFA) 最终成为了主流:LastPass 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的业务采用率增长至 57%(之前一年为 45%)。MFA 使用二级甚至是三级身份验证,其范围涵盖了从硬件设备到发送给手机的短信代码。尽管它还不够完善,但相比很久以前就已失去作用的基本密码安全机制而言,它是一个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