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RST攻击前,必须先了解TCP:如何通过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四次握手怎样把全双工的连接关闭掉、滑动窗口是怎么传输数据的、TCP的flag标志位里RST在哪些情况下出现。下面我会画一些尽量简化的图来表达清楚上述几点,之后再了解下RST攻击是怎么回事。
1、TCP是什么?
TCP是在IP网络层之上的传输层协议,用于提供port到port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传输。我来用土语解释下上面的几个关键字:
- port到port:IP层只管数据包从一个IP到另一个IP的传输,IP层之上的TCP层加上端口后,就是面向进程了,每个port都可以对应到用户进程。
- 可靠:TCP会负责维护实际上子虚乌有的连接概念,包括收包后的确认包、丢包后的重发等来保证可靠性。由于带宽和不同机器处理能力的不同,TCP要能控制流量。
- 字节流:TCP会把应用进程传来的字节流数据切割成许多个数据包,在网络上发送。IP包是会失去顺序或者产生重复的,TCP协议要能还原到字节流本来面目。
-
从上面的TCP协议图可以看到,标志位共有六个,其中RST位就在TCP异常时出现,也是我这篇文章重点关注的地方。
2、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下面我通过A向B建立TCP连接来说明三次握手怎么完成的。
为了能够说清楚下面的RST攻击,需要结合上图说说:SYN标志位、序号、滑动窗口大小。
建立连接的请求中,标志位SYN都要置为1,在这种请求中会告知MSS段大小,就是本机希望接收TCP包的最大大小。
发送的数据TCP包都有一个序号。它是这么得来的:最初发送SYN时,有一个初始序号,根据RFC的定义,各个操作系统的实现都是与系统时间相关的。之后,序号的值会不断的增加,比如原来的序号是100,如果这个TCP包的数据有10个字节,那么下次的TCP包序号会变成110。
滑动窗口用于加速传输,比如发了一个seq=100的包,理应收到这个包的确认ack=101后再继续发下一个包,但有了滑动窗口,只要新包的seq与没有得到确认的最小seq之差小于滑动窗口大小,就可以继续发。
3、滑动窗口
滑动窗口毫无疑问是用来加速数据传输的。TCP要保证“可靠”,就需要对一个数据包进行ack确认表示接收端收到。有了滑动窗口,接收端就可以等收到许多包后只发一个ack包,确认之前已经收到过的多个数据包。有了滑动窗口,发送端在发送完一个数据包后不用等待它的ack,在滑动窗口大小内可以继续发送其他数据包。举个例子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