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会,信息安全是个敏感词。这件事,Facebook深有感触。
虽然,蚂蚁集团和旷视科技均发布消息对此否认,李开复也对其“口误”进行道歉。但这场风波背后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不容忽视。
“口误”风波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公开活动发表演讲时表示,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背后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人脸数据居然可以共享?
涉事企业敏锐的感受到了问题所在。
当天,蚂蚁集团和旷视科技相继官方发文否认。
蚂蚁集团回应称,蚂蚁集团在与旷视科技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先生有过接触,蚂蚁集团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
旷视科技称,旷视不掌握,也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且一直高度重视“数据隐私安全保护”问题,并已在企业内部制定、实施了完善的数据隐私保护制度。李开复亦在微博致歉称这是一次“口误”。
即便如此,仍有多数网友不买账,认为互联网企业在集体收割用户“韭菜”。
屡见不鲜的信息泄露
公众的敏感并非没有缘由,互联网信息泄露前科在目。
2019年,Facebook被指向英国政治咨询公司剑桥分析非法分享了8700 万用户的个人信息。最终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处以50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同样收到FTC控诉书的还有推特。今年8月,FTC指控其在2013年至2019年期间使用用户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制作有针对性的广告,误导用户。推特估计,该指控可能使其损失1.5亿至2.5亿美元。
反观国内,今年7月,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宣判抖音、微信读书两款App均有侵害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形。据公开报道,注册登陆抖音App后,会被推荐大量“可能认识的人”,其中包括多年未联系的同学或朋友。微信读书,则会自动关注微信好友,默认开放读书记录。
此外,8月末,工信部通报101款App涉嫌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或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其中包括优衣库、新氧医美、搜狐视频、映客直播等,工信部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
9月14日,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核查复检,101款App中尚有23款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工信部通报组织对上述APP进行下架。
随着科技进步,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邓千秋律师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现在流行的许多手机软件在服务条款中大多约定了对软件使用人所提供肖像的“合理”利用,如果不同意则根本无法使用软件,所以一旦注册软件点击“同意”,事后再以肖像权被侵犯为由进行民事维权就比较困难,除非软件开发方明显超授权范围使用或者有其他不当使用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