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有12.5%的受访网民表示在过去半年上网过程中遭遇账号或密码被盗。
网络账号到底可能通过哪些方式被盗?哪些行为让我们的网络账号更危险?相应地,要如何提升自己密码、账号的安全性?各平台的程序员们会为守护用户的账号做什么?
网络账号是如何被盗走的?
盗号疑云从一个平台飘向另一个平台。
网络账号真的容易被盗吗?
我们先看看网络账号可能是如何被盗走的?
如果我们设置了“123456”这样的密码,可能也不用思考这个问题了。
这类密码可以说是让采取“暴力破解”方式的盗号者不费吹灰之力,就推开了我们虚掩的网络账号大门。
在得到用户账号名或手机号码等信息后,盗号者就可以开始“撞大运”用一些常用密码或靠密码字典去批量“撞”一批账号。
密码位数越多,数字、大小写字母、符号等包含的元素变化越多,越难被遍历穷尽,被“撞”对的几率也就越小,密码越没有意义、没有规律就越难被破解。
阿里安全高级安全专家永良还表示:“像123456或者‘I love you’,或者其他一些有意义的字符串,这种被暴力破解的成功概率还是较大的。无意义的字符串,长度越长的,被破解的难度越大。基本上,10位以上的我觉得对于盗号者来说难度就已经非常大了。”
那么,当我们手握一组自己都可能不小心会记错的复杂密码,网络账号们是不是就安全了呢?请注意这里所用的复数——网络账号们。
在保障网络账号安全上,“一招鲜,吃遍天”行不通。因为一旦这个密码在安全性比较差的平台被泄露后,用着同样用户名和密码的其他平台的账号可能也会被盗号。这就要说到“撞库”和“刷库”了。
永良介绍,用这样的方式,黑客就要前提先有一批账户密码列表。这可能是通过“钓鱼”得到的,也可能是前期有人黑掉了一些网站,就把其数据库拿出来,供随意下载或在暗网贩卖。
这样一来,如果某账户已经在某些社工库里,或者因为某些网站安全性较低而泄露了账户密码,又在其他平台使用了同样的账号密码,那么,盗号者就可能直接用已经获得的信息,攻破新的平台。
都说“狡兔三窟”,精明的网络用户也要多准备一些密码组合。
此外,“钓鱼链接”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盗号方式。
它就像拿着原版钥匙去配钥匙一样,能够直接获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钓鱼链接诱导进入一个假冒的网站,让用户“认错人”,从而套取到用户账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