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几种常用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分类

现在我们知道,负载均衡就是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用来在多个计算机(计算机集群)、网络连接、CPU、磁碟驱动器或其它资源中分配负载,以达到最佳化资源使用、最大化吞吐率、最小化响应时间、同时避免过载的目的。那么,这种计算机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四层和七层负载均衡:

二层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服务器对外依然提供一个VIP(虚IP),集群中不同的机器采用相同IP地址,但机器的MAC地址不一样。当负载均衡服务器接受到请求之后,通过改写报文的目标MAC地址的方式将请求转发到目标机器实现负载均衡。

三层负载均衡

和二层负载均衡类似,负载均衡服务器对外依然提供一个VIP(虚IP),但集群中不同的机器采用不同的IP地址。当负载均衡服务器接受到请求之后,根据不同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IP将请求转发至不同的真实服务器。

四层负载均衡

四层负载均衡工作在OSI模型的传输层,由于在传输层,只有TCP/UDP协议,这两种协议中除了包含源IP、目标IP以外,还包含源端口号及目的端口号。四层负载均衡服务器在接受到客户端请求后,以后通过修改数据包的地址信息(IP+端口号)将流量转发到应用服务器。

七层负载均衡

七层负载均衡工作在OSI模型的应用层,应用层协议较多,常用http、radius、DNS等。七层负载就可以基于这些协议来负载。这些应用层协议中会包含很多有意义的内容。比如同一个Web服务器的负载均衡,除了根据IP加端口进行负载外,还可根据七层的URL、浏览器类别、语言来决定是否要进行负载均衡。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