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完善代码复用性?看看这几种设计模式吧!

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人如其名,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桥梁,把不同维度的变量桥接在一起来实现功能。假设我们需要实现三种形状(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每种形状有三种颜色(红色,绿色,蓝色),这个需求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写九个方法,每个方法实现一个图形:


  1. function redRectangle() {} 
  2. function greenRectangle() {} 
  3. function blueRectangle() {} 
  4. function redCircle() {} 
  5. function greenCircle() {} 
  6. function blueCircle() {} 
  7. function redTriangle() {} 
  8. function greenTriangle() {} 
  9. function blueTriangle() {} 

上述代码虽然功能实现了,但是如果我们需求变了,我们要求再加一个颜色,那我们就得再加三个方法,每个形状加一个。这么多方法看着就很重复,意味着他有优化的空间。我们仔细看下这个需求,我们最终要画的图形有颜色和形状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其实是没有强的逻辑关系的,完全是两个维度的变量。那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变量拆开,最终要画图形的时候再桥接起来,就是这样:


  1. function rectangle(color) {     // 长方形 
  2.   showColor(color); 
  3.  
  4. function circle(color) {     // 圆形 
  5.   showColor(color); 
  6.  
  7. function triangle(color) {   // 三角形 
  8.   showColor(color); 
  9.  
  10. function showColor(color) {   // 显示颜色的方法 
  11.    
  12.  
  13. // 使用时,需要一个红色的圆形 
  14. let obj = new circle('red'); 

使用桥接模式后我们的方法从3 * 3变成了3 + 1,而且如果后续颜色增加了,我们只需要稍微修改showColor方法,让他支持新颜色就行了。如果我们变量的维度不是2,而是3,这种优势会更加明显,前一种需要的方法是x * y * z个,桥接模式优化后是x + y + z个,这直接就是指数级的优化。所以这里桥接模式优化的核心思想是观察重复代码能不能拆成多个维度,如果可以的话就把不同维度拆出来,使用时再将这些维度桥接起来。

实例:毛笔和蜡笔

桥接模式其实我最喜欢的例子就是毛笔和蜡笔,因为这个例子非常直观,好理解。这个例子的需求是要画细,中,粗三种型号的线,每种型号的线需要5种颜色,如果我们用蜡笔来画就需要15支蜡笔,如果我们换毛笔来画,只需要3支毛笔就行了,每次用不同颜色的墨水,用完换墨水就行。写成代码就是这样,跟上面那个有点像: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