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很喜欢使用 Linux 系统,虽然说 Windows 的图形化界面做的确实比 Linux 好,但是对脚本的支持太差了。一开始有点不习惯命令行操作,但是熟悉了之后反而发现移动鼠标点点点才是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
那么对于 Linux 命令行,本文不是介绍某些命令的用法,而是说明一些简单却特别容易让人迷惑的细节问题。
1、标准输入和命令参数的区别。
2、在后台运行命令在退出终端后也全部退出了。
3、单引号和双引号表示字符串的区别。
4、有的命令和sudo一起用就 command not found。
一、标准输入和参数的区别
这个问题一定是最容易让人迷惑的,具体来说,就是搞不清什么时候用管道符|和文件重定向>,<,什么时候用变量$。
比如说,我现在有个自动连接宽带的 shell 脚本connect.sh,存在我的家目录:
- $ where connect.sh
- /home/fdl/bin/connect.sh
如果我想删除这个脚本,而且想少敲几次键盘,应该怎么操作呢?我曾经这样尝试过:
- $ where connect.sh | rm
实际上,这样操作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 $ rm $(where connect.sh)
前者试图将where的结果连接到rm的标准输入,后者试图将结果作为命令行参数传入。
标准输入就是编程语言中诸如scanf或者readline这种命令;而参数是指程序的main函数传入的args字符数组。
管道符和重定向符是将数据作为程序的标准输入,而$(cmd)是读取cmd命令输出的数据作为参数,前文画图解释过:
输入重定向就是说,程序想读取数据的时候就会去 files[0] 读取,所以我们只要把 files[0] 指向一个文件,那么程序就会从这个文件中读取数据,而不是从键盘。
同理,输出重定向就是把files[1]指向一个文件,那么程序的输出就不会写入到显示器,而是写入到这个文件中。
管道符其实也是异曲同工,把一个进程的输出流和另一个进程的输入流接起一条「管道」,数据就在其中传递:
Linux 进程、线程、文件描述符的底层原理
用刚才的例子说,rm命令源代码中肯定不接受标准输入,而是接收命令行参数,删除相应的文件。作为对比,cat命令是既接受标准输入,又接受命令行参数:
- $ cat filename
- …file text…
- $ cat < filename
- …file text…
- $ echo 'hello world' | cat
- hello world
如果命令能够让终端阻塞,说明该命令接收标准输入,反之就是不接受,比如你只运行cat命令不加任何参数,终端就会阻塞,等待你输入字符串并回显相同的字符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