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张图,告诉你用户分层怎么做

本质上看,用户分层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用户细分:按用户价值高低进行细分。处于上层的,是高价值用户,处于下层的是低价值用户。用户分层最大用处,是:去平均化。

比如上边的题目,大部分同学会脱口而出:

  • 总收入在下降
  • 人均付费减少了17%,用户增长了20%

所以要把人均付费搞高,再搞多25 看平均数,就会得出这种结论。可实际上,平均值降低25元,是不是等于业务就得想办法拉高25元呢?

——当然不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这一万多用户的构成。如果我们告诉大家,这1万人有下边两种形态构成,大家还会觉得,人均拉高25元就可以了吗?

这就是用户分层作用的直观展示。我们会发现:通过平均数,观察到的趋势是对的,但推导出的执行计划,往往是错的。落到执行层面,需要进行用户细分,才能更容易找到真正问题,制定可行的计划。

2 用户分层的特殊作用

用户分层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一个企业提供给高中低档用户的产品/服务/体验是有限的。往往是固定的高中低档套餐,高配/标配/低配产品,高级/中级/初级VIP服务。

当我们分开高中低档观察用户的时候,很容易直观看到: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体验是不是出了问题,我们正在损失哪一档顾客。这样的分析指向性非常强。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帮运营找到突破口。 比如上边例子中AB形态,为了举例方便进行了简化,但代表了两种很经典的业务形态,依赖土豪用户的大R型业务和依赖大量普通用户的大DAU型业务。(大R和大DAU是游戏行业术语,这两种形态在游戏行业区分最泾渭分明,因此这里直接套用一下)。他们的用户分层常见形态如下:

经过这一层解读,是不是比只看个平均数,然后说:“客单价低了,要搞高!”要分析得更透彻。这就是用户分层的更进一步作用:通过结合业务行为的分层,快速定位业务问题。

3 用户分层的常见错误

看了示例,有同学会说:“那看起来分层很简单啊,用户价值吗,付费≥活跃≥注册,我直接叠个金字塔(如下图)不就好了,我看网上都是这么叠的”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