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三段式决策,已经具备了科学管理的雏形,并且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承包制的普及,大放异彩。以至于很多50、60后的领导以及受他们影响的70、80后领导,都还喜欢沿用:干什么,怎么干,干啥样这种三段式说法。在文章、书籍里也很普遍。
然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因为太粗糙了。特别是干什么,往往是领导自己拍脑袋定,他们最喜欢的口头禅是:“你先达成个小目标,挣它1个亿”至于为什么是1个亿,为什么非得挣钱而不是占领市场,从来没有深入分析与解释。决策拍脑袋的结果,就是当面拍胸脯,出事拍大腿。因此才有了“三拍”的戏称。
3从粗放到精细
想要提升决策的精细化程度,就得引入数据度量和数据分析,可以说,数据分析天生是为科学管理服务的。有了数据的支持,能够做大量精细化管理。
决策前:
1、量化评估经营现状,收入、支出、利润。
2、根据市场、对手、消费者数据,评估机会点与威胁。
3、根据过往业绩走势,发现自然变化规律,制定更合理的目标。
决策中:1、量化评估备选方案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投入。2、根据过往表现,量化评估方案可行性,评估预计完成率。3、根据过往业绩走势,发现自然变化规律,制定更合理的目标。
决策后:1、量化监督执行过程,发现执行问题。2、分析执行手段,评估优化、调整的措施。3、复盘执行效果,检查目标实际完成,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