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认为,“‘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遇,不在基建本身,而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与经济社会转型需求的叠加,是时与势的结合。”今年7月《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炉。为成都“新基建”清晰了路径,也明确了未来三年的重点任务。
其中,将加快建设5G引领的双千兆宽带城市,建成5G基站6.5万座,率先在全国实现规模商用。建设存算一体的数据中心资源高地,数据中心与超算中心实现规模发展、存算均衡、空间集聚、节能降耗。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率先完成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任务,高质量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与产业发展全国领先。
根据《方案》,成都还布下了“四张网”,包括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为核心的基础信息网;以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为核心的枢纽交通网;以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等为核心的智慧能源网;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等为核心的科创产业网。
预计到2022年,成都将基本形成技术先进、模式创新、四网融合、支撑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与铁路、公路、桥梁等传统基础设施,共同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