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概念通常是指使用诸如物联网(IoT)和数据分析之类的技术的城市地区,以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服务。但是,尽管智慧城市已经尝试了十多年,但仅凭技术并不能解决与我们所面临的社区和社会相关的众多挑战。
相反,我们的世界越城市化,我们管理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就越多。而且,由于我们正在观察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带来的全球医疗、经济和社会危机,因此越来越清楚的是,要使我们的城市更智能,就需要采取整体的方法;需要考虑每个城市特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环境和文化,并在其中智能地部署了技术来满足战略需求。
2019年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武汉到纽约,从斯德哥尔摩到圣保罗,为了确保居民的安全和福祉,我们的城市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应对各种未知的挑战。
随着我们逐渐从封锁中逐步恢复,许多企业正在对其流程、移动性、基本服务的提供以及如何采购产品进行全面检查。有些人利用这场危机作为契机,制定了长期战略,以确保在我们星球所能提供的范围内为所有居民提供所需。
随着城市自我改造,智慧城市的概念开始具有新的含义。除了连接性、物联网和效率优化之外,智能城市还必须具有宜居性、公平性和环保意识。
据统计,城市中居住着世界55%的人口,占全球经济产出的80%,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0%,城市是现代文明的引擎。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我们中将有超过70%的人居住在城市中,而尼日利亚和印度等新兴国家将在城市化进程中占很大份额。城市是文化和思想相遇并融合、创造协同作用、发明新技术、打破记录的舞台,规模经济使我们有可能享受更多其他设施和公用事业。
但是,在当今的城市中,收入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十分明显,许多人都在努力寻找生活空间,更不用说他们在城市社会中的位置。再加上道路交通拥挤以及一些环境和气候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源。
城市与病毒
城市如此独特的原因,在于高度的人群和活动,也意味着遏制像新冠病毒这样的传染性病毒的传播更加困难。当开始实行封锁措施时,世界各地的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在确保其他所有人安全的同时如何确保基本服务(如废物收集和处理,公用事业和流动性)的难题。
在某些国家(例如美国),有关限制程度的决定留给城市和州自己决定。在其他国家,中央政府则扮演关键角色。在这两种情况下,城市都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拯救生命并确保基本服务。
例如,今年2月,当武汉设法在几天之内建立两家医院来治疗病人时,世界都为之震惊。此后,这一壮举在其他遭受病毒袭击的城市中被普遍借鉴,证明了我们公共机构的应变能力和动员能力。
但是,除了迅速扩大其医疗基础设施外,在大流行期间,城市还通过许多其他方式发挥了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