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淮安里的“城市漏洞”

中兴之后,浪潮和浙大网新的联合体再次折戟智慧淮安项目。

一个价值近9亿元的智慧城市项目,被两次意外“喊停”,诸多巨头竞相出入,有始无终。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雷锋网了解,2015年12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8.56 亿元中标淮安市智慧城市PPP项目。(PPP项目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2015年10月12日,中兴就与淮安市市人民共同成立了中兴(淮安)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并且中兴持股51%。

据淮安市工信局表示,此前,中兴已经开始了项目实施,后因中兴方面的原因终止了该项目。

2019年7月12日,中兴通讯退出中兴(淮安)智慧产业有限公司,由淮安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接手其股份(该公司由淮安市人民政府持有),该项目折戟。

随后,2020年2月,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方)、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员)8.9 亿元中标智慧淮安项目,但就在2021年3月21日,淮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再次对外招标,预算31459.18万元,这预示着浪潮和浙大网新联合体也折戟在智慧淮安项目之上。

同样,据淮安市工信局表示,此次也是因为浪潮&浙大网新的原因导致该项目终止。

不同于以往的是,此次采用普通招投标形式,弃用PPP模式。

虽然,官方给出了原因。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就在两次项目终止的前后,当地政府都发生了人事变动。

根据其他媒体预测,紫光或将会中标。

事实上,智慧城市“光鲜亮丽”的背后,不乏诸多烂尾、重复建设的工程,甚至一些智慧城市项目沦为拿地的噱头。本着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念,我们不妨厘清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隐性“伤害”,让“后来者”不再“踩坑”。

一把手工程的背后

无论是行业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等业界人事,但凡提到智慧城市建设,总会将智慧城市是一把手工程挂在嘴上。

众所周知的原因,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把各委办局的数据打通,一把手工程则是实现数据打通的重要前提。

显然,这个一把手指的是:能够协调各部门人员、调配各部门资源的城市领导。以此才能保证智慧城市建设不会出现条块分割、难以整合的问题。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