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常驻人口比例不断增高、国家提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等多重原因作用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热点。
不同于传统物理城市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生产要素从传统的土地,变成了数据。由于生产要素发生了变革,对于未来城市的模样,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想象。
我们未来的城市可能如同赛博朋克的世界里的城市一样,汽车不再需要人们自己驾驶,不再需要担心停车的问题。
我们未来生活的城市也可能像超人的故乡氪星一样,一挥手就能让桌面变化成一个3D全息城市影像。
……
回归现实,我们不禁要问,智慧城市到底该建设什么样子呢?可喜的是,在我国经过8年的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和产业界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一座能感知、会呼吸、有温度的城市。
而一个城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路边矗立的一根根灯杆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可能无法相信,城市路边不起眼的灯杆与新基建的不少领域有着关系,比如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车联网等。
在具体实践中,有的城市在一根灯杆上接入了多达30余类传感器,包括5G基站、PM2.5传感器、AI摄像头、烟雾探测器等。
特别是对于城市5G覆盖,灯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众所周知,5G有着带宽大、频段高,波长短等特点,要想大规模覆盖,则需要高密度、大范围部署5G基站。而灯杆在城市覆盖范围广、密度高,则为5G基站部署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除此之外,灯杆上搭载各类信息终端可以为城市治理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等多个场景提供数据支撑。
如果我们将城市类比一个人的身体来看的话,遍布在城市的灯杆就如同人体中的触达各处的神经一样,为城市精细化的治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数据入口。而路边的这一根灯杆,也正是智慧城市新基建与公共基础设施融合的最佳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