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诞生之初市场曾一片红火,爆发性增长的数据、人们对新兴技术的追逐,推动大数据市场的快速增长,大批初创公司应运而生,其中有Hadoop三巨头之称的Cloudera、Hortonworks、MapR最为亮眼。不过,这几家公司都后劲不足,如今MapR被HPE买下,Cloudera和Hortonworks合并。这三家公司的命运引发了部分人对大数据市场的担心,尤其是随着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不少人的关注点转向这些热门技术,大数据市场热度明显降低。
实际上,大数据市场热度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它被市场淘汰,反而是其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数字经济日益重要的今天,大数据犹如数字经济的和“血液”,它虽不在聚光灯下,但却是“幕后英雄”,在各行各业中无不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技术对疫情发展的实时跟踪、重点筛查以及有效预测等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更多人看到了大数据的价值。
应该说,经历过市场炒作期的大数据已经趋于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数据技术趋于成熟。早期大数据解决方案主要建立在Hadoop技术路线之上,由于开源产品其成熟本身需要时间,同时,配套工具、产品也需要时间来打磨完善,比如后来Spark、Flink等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选择。
其次,生态成熟。生态成熟表现在产业链的完整,分工细化,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技术、工具提供方和应用解决方案开发方各司其职,共同满足用户需求。
第三,万物互联提供海量的数据和越来越强大的计算能力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比如,英特尔® 持续不断提升至强处理器性能,专门为AI和大数据应用优化其指令集等,使得计算性能不断提升,同时成本不断降低。
另外,“新基建”对大数据市场的推动作用也值得一提。“新基建”本质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对大数据产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更多的连接、更多的数据(因为有5G、有更好的网络);其次是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第三,推动相关技术本身的进步。当然,大数据反过来也为“新基建”提供支撑。
最后,大数据产业的成熟还体现在用户需求逐渐趋于理性,更加关注提质增效,大数据进入实体经济,与工业、农业等各行各业在深度融合。
市场坚守者
在大数据市场,中科曙光是坚定不移的坚守者,从大数据这个概念的兴起到现在,中科曙光一直在大数据领域默默耕耘,历经10多年不断的探索而初心不改。
中科曙光与大数据结缘早在2004年,当时有一支技术研发团队对海量数据处理的相关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后来该团队的一些核心成员加入了中科曙光。2009年中科曙光首次发布的海量数据处理平台就与这些研究成果有关。后来中科曙光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整合了更多大数据的技术能力,在2012年发布了名为XData的大数据智能引擎,它是中科曙光大数据产品线的拳头产品,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六代。
此外,中科曙光还联合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对一些核心大数据技术进行探索和合作,进一步完善了中科曙光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在公司战略层面上,中科曙光也始终没有离开过数据。先是在2015提出了“数据中国”战略,宣布向“信息+数据管理服务供应商”转型。到2016年中科曙光又提出了“数据中国加速计划”,2017年提出了“数据中国智能计划”。虽然不同时间战略有所调整,但对数据的重视却是有增无减,致力于让数据变成智慧知识和智能服务能力,从而更快实现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的大愿景一直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