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来看,在国家层面把基础数据汇聚起来,建设以大数据为手段支撑政府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的平台,正变得日益重要。
在此背景下,工信部在7月10日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中明确:2020年“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引导各地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
“作为‘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将成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11月2日举行的场景汇·“数字赋能智造未来”——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智能制造专场活动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所负责人张义详细介绍了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解决发展与安全问题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5%、2.2%。预计今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2.9%。
“随着我们国家工业领域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备,工业领域数字资产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数字资产的增加,也带来了发展与安全的问题。”在张义看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张义告诉记者,比如在安全方面,一些核心工业生产装备在实现数字化以后,由于核心系统、芯片、终端等都时采用国外设备,很多都是上的国外的“云”,这就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同时,虽然工业数据资产总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数据资源仍然存在孤立、分散等问题,呈现出烟囱式、孤岛式的发展,导致数据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自工信部去年6月决定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以来,有关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要求也频繁出现在工信部重要文件中。
比如,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2025年前,要在全国两化融合基础好、工业集聚的地区和行业,建设一批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5月13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开展数据资产交易试点,培育工业数据市场;7月10日,继续发布《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其中明确要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引导各地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
张义介绍,在技术平台方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目前已开展建设“两中心四平台”,包括大数据中心、创新体验中心、数据安全监测与服务平台、重要资源测绘与安全分析平台等,同时还建设有工联智库、工业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分别负责工业互联网领域政策文件编制和工业大数据人才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