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个大中城市交通大数据:这些城市正在恢复往日光彩

随着疫情渐趋平稳,全国各城市活力回暖。不仅企事业单位采取了逐周、有序、分批的复工措施,而且随着天气变暖,市民的出行意愿提升。沉睡的城市苏醒,车水马龙的生活图景正在恢复。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交通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当好先行。
 
此前,交通运输部官网于2月28日发布《关于分区分级科学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城乡道路运输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在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机制领导下,根据辖区内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县(市、区、旗)名单,落实分区分级管控要求,有序恢复道路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含城市轨道交通)和出租汽车(含网约车)等城乡道路运输服务。
 
因各地疫情形势不同,全国各地正在分区分级、科学有序减少居民出行限制、恢复城乡道路运输服务。自2月28日至3月14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选取35个重点城市,根据百度迁徙数据观察城内出行强度映射出的城市活力,为有序推进生产生活恢复提供更多信息参考。
 
这35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和乌鲁木齐。
 
5个城市首当其冲
 
3月4日,上海、南京、厦门、济南、西宁成为第一批2020年城内出行强度高于2019年同期的城市。自2月10日复工以来,这5个城市城内出行强度以周为单位,环比上涨趋势明显。
 
这得益于各城市结合本地区疫情状况,积极采取措施畅通交通出行,推动复工复产。这些措施包括,复工返岗人员包车返岗,公交定制通勤专线,建立出租车、地铁、公交车、有轨电车及轮渡乘客防疫登记二维码制度,逐步缩短公共交通发车时间间隔,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复工。此外,各城市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措施。
 
数据显示,3月4日,上海城内出行强度以4.49超去年同期4.16;3月10日,又以4.99超去年同期4.48;3月11日,再以5.05超去年同期4.18。
 
近日,上海部分省际班线也陆续恢复运营,上海浦江游览行业复航;此前,上海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制定“长三角疫情防控交通运输一体化货运车辆通行证”,持证返沪人员无需再隔离;为减少缩短运营对乘客造成的影响,龙阳路站、世纪大道站、静安寺站推出周边公交末班车,供乘客夜间出行。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