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防控,优势尽显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产业链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基础设施和数据应用三大环节。在上游的数据采集环节,主要的“玩家”包括政府机构、大型企业、互联网平台等。作为数据生产者,上游玩家拥有更强话语权的同时,也受到最多关注。
在疫情防控期间,BAT等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均应用大数据技术,切入疫情防控各环节。
其中,百度发布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有助于市民了解周边的疫情发展,并帮助调配物资。百度地图的人口迁徙数据直观显示了疫情可能的传播途径,验证了人传人以及疫情源头等情况。数据显示,从武汉市迁出的人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黄冈市、孝感市、鄂州市,从结果来看,以上三个城市的疫情严重性仅次于武汉。
作为重要数据来源,运营商的数据优势显著。首先,运营商用户基础大,在覆盖面上的优势无可比拟。其次,电信用户实行实名制,运营商拥有真实详细的电信数据。此外,处于数据交换中心,运营商能够获取地理位置等信息。疫情期间,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向运营商发送短信获取个人轨迹,并将其作为返工后的辅助排查方式。
针对疫情,云天励飞上线了自主研发的“深目”系统,这一系统可以针对目标人员的出行轨迹进行精确筛查。近日,深圳一男子隐瞒从湖北返深事实,当地公安部门借助该系统,查询到该男子的多条外出轨迹和接触人员。最终,与该男子接触的72名居民和3名社区工作人员被隔离观察。
聚焦万亿大数据红利
疫情防控为大数据技术提供应用土壤,凸显其产业的价值。事实上,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大数据产业本身就属于高景气行业。
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Statista于2019年8月发布的报告,在2018-2020年的预测期内,大数据市场整体的收入规模将保持每年约70亿美元的增长,预计全球大数据市场收入规模2020年将达56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