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大数据作为经济要素的一个价值分析。第二,地方发展大数据,以及大数据产业和政府大数据治理应用等方面的一些主要的困境和分析。第三,数据资源利用的基本问题思考。
首先,从世界范围之内,大数据就已经是国家的战略高度,我们国家2015年发布了大数据的行动纲要。纵观2015年,近三年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发布的相关文件,2015面对信息技术的文件频率的发布,尤其在数据资源领域连续发布了大数据领域国务院的文件,可以看到已经把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全国范围之内,大数据产业又在蓬勃发展,据我们信通院统计,目前有23个省出台了74项大数据相关的政策文件,而各个地方也在积极的建设大数据的产业园区。
同时,我们认为大数据为什么能够提升到国家战略这样一个层次?首先,它符合这一届政府整体来说深化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这样一个初衷。然后,通过数据开放,以及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来实现整个国家的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些推动作用。另外,大数据也符合当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新一代的技术手段促进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的这样一个理念。所以,从政治跟经济两个方面大数据都非常重要。
另外,我们简单看一下大数据对国家经济的这样一个分析,首先通过国家生产函数进行建模,主要是通过看数据资源,通过比如开放共享,或者流通交易,流到网络和虚拟空间当中的数据流量,然后简单的估算对咱们国家信息产业,以至于国家GDP的主要作用。然后,这里信息的增长量主要来自于网络上的流量。用户增长量主要来自于网民的数量,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测算,我们可以看到当数据流量增长10%的时候可以拉动新兴产业的投资增长1.1%。
然后,我们再次比对一下国家从2016年开始信息产业产值以及跟国家GDP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估算,大数据对信息产业产值的拉动增长作用来估算对于国家GDP的增长作用。然后,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看到,信息产业的产值是20%,因此我们得出来的结论,用2013年的数据来看,经过开放数据信息汇对于我国开放数据进行测算,2013年我们国家完全进行了数据开放共享,将对GDP提升0.17%。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到2017年的时候这个比例又接近2%。这个比例已经相当的可观,也就是实现了完全的数据开放,到2017年的时候将带来国家GDP增长2%这样一个大的数据。
另外,对比一下麦肯锡、欧盟、澳大利亚Laateral Economics、英国莎士比亚独立报告,麦肯锡的结果和我们的结果是比较接近的。另外,我们看一下信息的开放共享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是由于国家经济增长导致了信息量的增长还是信息量的增长真的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个因果关系之间还是需要一个实际数据来支持。因此,我们用了Granger的因果关系做了一个假设,比较小的就是具体的假设,它的意思就是信息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是比较明显的,也就是从我们今天开始推动数据资源的流动,可能两到三年之后,落实到国家经济增长当中的作用比较明显。
大数据之所以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分析,首先它具有外力的效应,除了大数据本身对本行业的促进作用,大数据本身这个产业的产值,由于它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会带来其他产业,比如网络基础设施等的增加,实现外力效应,实现GDP的增长。另外,大数据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新的增长需求。这也是麦肯锡的一个测算报告,有了大数据之后,有了电商之后,新的消费能够占到30%几,而对于传统消费的替代60%几,所以还是有了大量的新的市场跟消费的产生。另外,大数据的同时也降低了社会资源的垄断,打破了一些行业壁垒,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打车软件,使得叫车服务变得更加便利,降低成本,这是福利效应的体现。所以,使劳动者花同样的价钱获得了更高的服务。大数据通过连接不同的领域,增强了信息的活力,这是连接效应的体现。可以看到大数据从上面以及有下方来看,都是对经济体现有重大的价值。
第二,分析一下地方大数据发展面临的基本困境。相信地方的领导有一些比较深的体会。首先,数据采集方面,当前咱们国家信息系统都是纵强横弱,所以,落实到数据采集的环节,往往都是纵向需求压到最基层的服务,横向也是一样,而基层既要承担交通委、卫计委的任务,还要承担县委的任务,所以他们的人员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基层数据采集的数量很难保证,或者没有统一的标准,材料的数据包各个部门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各个部门之间需要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在咱们国内有一个口号,叫做“顶上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所以这样数据的采集质量很难提升。另外,属地化的问题,所以目前我们从横向的层面,地域的管理者很难拿到全部的数据。后面也包括一些历史的珍贵数据不够重视,比如长江三峡近来的时候当时一些地貌和一些比较细节的数据居然没有保存下来。还有一些实时的数据,还有一些静态数据获取特别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