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智慧动员”还有多远?

两年前,广东某市组织一场国防动员演练。过境部队一辆装甲车零件损坏,请求该市国动委支援。市有关部门几经辗转,才在100多公里外的一家仓库找到配件,险些误了事。演练复盘发现,近在十几公里处的一家企业就有该型号配件,因信息不共享、资源不集约,导致跑了冤枉路。
 
“动员手段落后尤为明显,有的同志习惯于翻‘老皇历’、凭‘老经验’,对瞬息变幻的信息时代缺乏研判和应对。”广东省军区领导现场指出,近年来,虽然国防动员系统结合任务需求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数据库、开发了信息系统,但思想观念、顶层设计、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
 
信息化抓了多年,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记者梳理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2014年11月,广东省四会市人武部接到山林火灾情况通报,第一时间集结民兵应急分队,依据指挥信息系统规划的路线前进。队伍行进至山脚,发现前方被一大片带围栏的养殖场阻断,根本无法通行,只好临时调整路线。
 
“一年前的数据拿到现在用,倍增器不变成绊脚石才怪。”市人武部部长李华感叹,在建设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预定地域内的数据信息也会发生变化,若不及时采集、更新数据,就有可能贻误战机。
 
目前,大多以离线方式采集潜力数据,效率低、易出错,周期长、更新慢,难以满足动员决策的需要。广东省国动委经济动员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定,潜力数据调查由国动委办事机构来承办,地方统计部门等相关单位配合。但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地方提供的数据不能满足国防动员潜力数据标准和要求,而国动委又没有足够专业力量去完成调查统计工作。
 
除信息滞后外,国防动员信息系统“烟囱林立”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仅人民武装动员相关信息系统就有9个,涵盖了日常业务方方面面的内容,从单个业务线条上看,基本满足了需要。但由于这些系统研发单位不同、软件编写不统一等原因,各类系统自成体系,“军地不联、上下不通”比较普遍,信息资源融合共享、综合运用不够。
 
“我们内部的人员、装备管理都有较为完善的系统,但没有把预编兵员纳入进来,由此带来诸多不便。”某预备役团团长肖新生介绍,每次集训、演练时,往往还是“靠打电话核对、发传真下任务”。
 
不光是“烟囱林立”,有的系统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低,难以满足国防动员指挥决策、精准调控的需要。一次,广东某县接受上级国防动员检验评估,急征大批装备、物资,因对最新资源数据分析运用不够,导致征用调拨方案不合理,使得动员效果大打折扣。总结的时候,一位领导感叹道:“简单的数据登记、统计和上报功能远远不够,必须开发校验核对、数据纠错、数据分析等功能。”
 
对此,广东省征兵办的同志也颇有感触:就像征兵任务的分配,每个地区的人口结构都在发生变化,按照地区人口比例来计划分配,经常出现有的地区很吃力,有的地区指标不够用。能不能进一步开发功能,对每个地区人员结构、数量、学历等数据加以分析,然后合理赋予指标任务?
 
“信息时代,无信息则失聪,无网络而不胜。”广东省国动委一位领导告诉记者,在新军事变革的奔涌浪潮中,法规制度不够健全、技术人才相对不足、信息安全压力增大、重复建设造成浪费,等等,都是制约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难题,也是工作中思考的重点方向。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