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PingCAP 的此次融资本没有打算融这么多的金额,后来随着投资机构越来越热情,权衡之下,控制在 2.7 亿美元上下。
PingCAP 受到如此高的关注,一方面是 PingCAP 自身产品和技术在基础软件市场有一定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 Snowflake 的影响。他们还一度被看做是中国的“Snowflake”。
不过在实际业务上,两者还是存在明显差别。
Snowflake 是一个云原生的数据仓库分析服务,主要支持云上的 OLAP(联机分析处理,主要是数据查询)服务。而 PingCAP 的产品是一个数据库产品,除了支持云服务形态,在业务类型方面,既支持 OLTP(联机事务处理,主要是数据增删改查),也支持 OLAP,具备完整能力的 HTAP(混合事务 / 分析处理)。
更直白一点,Snowflake 做的事情是在云上建个数据仓库,把数据存起来,用户可以直接在云端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而 PingCAP 的产品除了实现 Snowflake 的功能外,还可以对数据进行金融级别的强一致性保障操作以及实时分析和处理功能,是一个具有完整数据处理能力的数据库产品。
所以有投资人保守估计称,PingCAP 如果未来上市,市值应该能闯过 500 亿美元的关口。
与此同时,国内数据库市场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2020 年 11 月,Gartner 发布了 2020 年度的数据库厂商评估报告,中国数据库厂商占据三席。同时 Gartner 预测,到 2022 年,世界上 3/4 的数据库都会跑在云上。
同样,IDC 预计到 2021 年,年产值 296 亿美元的商业数据库市场会收缩 20%~30%,原因是认为甲骨文无法足够快地从传统的商业数据库转向基于云的订阅模式,以实现转型。
一位开源软件资深从业者告诉虎嗅,国内也有“数据库付费理念”普及加速的趋势。
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很少为开源软件付费,但传统企业或者非互联网企业在使用开源数据库时付费意愿还是很强的,原因在于数据库中的数据价值要比软件贵得多。
同样,海外的互联网客户,从公司治理角度,作为公司生产系统用的软件,如果没有付费保证,就通不过审计,所以不管是国内的传统企业还是海外的互联网用户,一般都会主动付费,而这笔费用实际上相当于买了一份保险。
开源市场的争议
除了踩准了基础软件——数据库这个风口,PingCAP 还赶上了开源软件的大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