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时代,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本需求被不断挖掘,运营商做好“管道”便可获得较好收益;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沟通方式突破了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定点定向沟通方式,传统业务已不再“吃香”。辉煌之后,运营商的转型之路在何方?面对互联网业务的冲击,全球的运营商都在踟蹰中探索,唱响在运营商耳边的是一首《何日君再来》。
天花板的阻隔
自从智能手机打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OTT业务借助运营商的通信管道开始向用户提供同质的免费通信服务,这些业务虽然从便利性上不及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但是由于免费,用户就此舍却运营商提供的部分服务,运营商不得不面对短信与话音业务的收入日益下滑。
2019年是5G元年,运营商的互联网转型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这从三大运营商2019年三季度财报便可看出。2019年前三季季度,中国移动共营收5667亿元,同比下降0.2%(2018年全年营收7368亿元),净利润818亿元,同比降13.9%;中国电信共营收2828.26亿元,同比下降0.8%(2018年全年营收3771.2亿元),净利润183.89亿元,同比下降3.4%;中国联通共营收1985.32亿元,同比下降0.7%(2018年全年营收2909亿元),净利润98.23亿元,同比上升11.9%。三大运营商净利润的下降可以理解为5G建网资金的投入加大,但其营收的同比下降又是为何?
众所周知,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运营商可以说是业内领先者,尤其是中国移动,其用户体量和资本优势远远超过相关的互联网企业。但从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出,目前通信行业营收方向已经明确,基本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越来越慢,用户市场饱和,而且已经触及总收入的天花板,证明运营商这头大象已经到必须转身的地步。
长期以来,基础电信服务走向何方、如何应对互联网企业的挑战是很多电信从业者禅精竭虑的问题,不过,运营商可没有互联网企业那么轻盈的步伐——前有提速降费的同时需提升利润,后又有互联网企业“群狼”追赶,“照葫芦画瓢”学习互联网企业运营模式不可取。
转型之困境
创新,从来都是落后者的特权。从某种角度来说,在资本商业时代,业内领先者无需在业务和技术创新方面做过多的投入,只需要保持好跟踪战略即可:一旦方向明确,领先者利用自己的资本和市场优势,或是模仿,或是兼并,在市场纷争的乱局中很快就能做到后来者居上,引领趋势和潮流。
转型之始
运营商利用资本优势和用户优势模仿互联网企业进行业务创新,此路是否可行?实际上,“模仿”早已开始,但运营商没有把这条路走通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其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在当前环境下,对于运营商的决策层而言,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意义不大。但如果既想争夺增值业务市场,又不想彻底革自己的命,一直如此摇摆不定将会使运营商在日后的服务市场发展上毫无胜算。若想拨云见日,运营商必须有清晰的发展道路和战略,将劣势变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