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先至的睿心医疗,能够借助软硬一体化实现一飞冲天吗?

最近几年心血管相关业务正在一路走高,比如二尖瓣膜介入治疗领域在2020年到2021年间已经吸金超20亿元,未来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巨大的需求也为影像识别留下了巨大的市场,冠脉CTA和CT-FFR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深潜atom先前报道过的数坤科技和科亚医疗都是这一赛道的选手。2021年4月16日,大赛道内的另外一个选手深圳睿心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睿心医疗”)的产品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

与其他医疗人工智能不同,在关注软件的同时,睿心医疗同样对硬件情有独钟,软硬结合的方式让其更具想象力,但是也因此注定发展更加艰难

01

医疗人工智能还有机会吗?

睿心医疗的后发先至

自从2018年,国务院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医疗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之一备受关注。那个时候,市场上一直都有一个声音,现在做医疗人工智能还有机会吗?进入2020年后,随着疫情和CFDA三类医疗器械证书的出现,医疗人工智能再次进入了资本的暴风眼。也有很多投资机构询问过我们,医疗人工智能还有机会吗?

在给出我们认为的答案之前,我们先看一个例子。2021年4月16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睿心医疗的创新产品“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注册申请获批

在经历了证书频发的2020年后,今天的我们对于医疗人工智能的证书已经开始麻木,已经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兴奋。但是,我们回顾睿心医疗的成立时间——2017年12月4日,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个时候,药监局已经基本全面开启了医疗人工智能的审批工作,行业里面的友商的产品都已经具备了相对应的水准。

然而,睿心医疗在成立三年多的时间里,不但研发出了可落地应用的产品,并且还获得了药监局的认可,甚至完成了330例前瞻性临床试验。在过去,CT-FFR的临床试验往往局限于回顾性试验,仅有的前瞻性试验所入组的患者数量也极为有限,所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无疑是FFR领域的重大突破。据悉,睿心医疗的产品实现了近200家医院的日常试用,并且还开展了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前沿研究。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匮乏,是我国医疗的现状,但这也是针对我国十几亿的居民和几十亿次的就诊需求。现实中,全国三级医院一共2500余家,据不完统计,三级医院2501家,其中三甲医院1479家,三乙医院603家,三级未定医院419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能有几家固定合作的医院,就可以快速发展崛起。此外,医疗科室和环节众多,每个科室和环节的需求并不相同,因此可以衍生大量的需求。数千家医院与数十个科室的排列组合,可以产生的需求十分巨大

比如,2017年,Airdoc的产品登上了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这让腾讯觅影看到了眼底的巨大价值,因此与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快速达成了合作,然而这家医院与Airdoc也有合作。只是作为一家医院,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与双方的合作方向不相同罢了,直接证明了市场需求。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