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因为国内厂商冲击、互联网泡沫破裂等缘故,飞利浦电子的经营情况每况愈下。从照明业务、到电视机、DVD等消费电子业务、再到剃须刀、吹风筒等小家电业务、再到半导体电子业务乃至健康医疗设备,飞利浦在巅峰时期引以为傲的丰富产品线,使其难以把握业务重心。
为了能够持续运营,精简业务是必须的。自2000年开始,飞利浦陆续对外销售其家电板块中的不同业务部门。首先遭到剥离的是消费电子业务,2005年,飞利浦以3.58亿美元将显示器及平面电视OEM业务出售给京东方旗下的冠捷科技(即AOC),冠捷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PC显示器制造商。
在将业务缩减到只剩健康科技(含小家电业务)以及照明两大板块之后,飞利浦依然没有停止调整业务的步伐。为了简化公司构架、应对多变市场,2014年,飞利浦宣布将健康科技、照明业务拆分为两家独立公司,其中LED封装部门和汽车照明事业部整合组成独立公司Lumileds,LED和通用照明业务整合组成独立公司“飞利浦照明”(现名昕诺飞Signify)。
至此,飞利浦剩下的只有健康科技(含小家电业务)板块。过去一年以来,飞利浦一直都在寻求出售小家电业务,并且成功吸引了包括高瓴资本等国内外投资公司以及海尔、九阳、美的、TCL、格力等国内家电企业的注意力。最终高瓴资本从一众竞争者中杀出,拿到飞利浦家电业务所属权,飞利浦终于如愿出售家电业务。而此次飞利浦家电的出售,基本宣布飞利浦在家电市场正式退场。
不赚钱的业务
进入21世纪,随着国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普及,在生产技术、价格、能力上更胜一筹的亚洲家电企业愈发受到欢迎,国际品牌在家电领域的竞争优势逐渐下降。受此影响,欧美老牌家电企业相继退出家电领域。对飞利浦而言,退出家电市场算是顺理成章,至于80后、90后曾经无比熟悉的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等企业更是早在2014年已经退出家电市场。
小雷认为,盈利能力不足,很可能是飞利浦决定出售旗下家电业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上文所述,飞利浦早已把大型家电产品线分拆给诸多公司,仅存包含厨房用品、熨烫电器和清洁电器在内的小家电业务。从飞利浦往年的财报数据来看,自2015年起,飞利浦家电业务的营收分别为基本徘徊在22亿欧元前后。作为对比,医疗健康事业部的营收基本保持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