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能够引发这样的周期性舆论热潮,按照行业语境的常用话术来形容:二手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产业,也确实已经进入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景。
不过问题也出在这里。当我们谈论二手市场的时候,尤其是将二手市场与“繁荣”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总是差那么一口气。我仍记得我们上一篇文章的发布时间还在2016年9月。到如今,时间刚好过去整整4年,4年前,我们讨论的是二手市场是否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而如今4年过去了,我们却仍然还在谈论这样一个话题。
如果我们稍微扩大一些视角,从这个行业走上高光就开始算的话,二手电商,似乎确确实实“消失”了五年。
但另一方面,这5年以来,二手电商行业事实上又并没有停止发展。并且在2016年之后,还有越来越多的二手电商相继出现。
例如,仅在2017年,综合类二手电商就有拍拍二手和享物说上线;而在垂直品类方面,二手时尚电商有红布林、二手书电商有阅邻和多抓鱼;二手母婴类电商有贝贝网闲置等众多品牌。
一面是经过五年,我们仍在讨论从前的话题;另一面,二手行业又确实在不断壮大,推陈出新。这样的现状显然疑问远远多于展望。
其实一下子提出这层疑问,很多人会觉得“莫名其妙”。毕竟从数据层面来看,二手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比我们想象得更快一些。
据艾媒数据显示,近年来,二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已超过1亿人,2019年将达到1.44亿人。预测到2020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将接近2亿人次。
在平台发展方面,“二手交易”表现得也同样活跃。今年5月6日,转转宣布战略合并二手手机交易平台找靓机,合并后转转集团估值将达到18亿美元。
再往前推,2018年9月,阿里战略投资回收宝,并完成闲鱼和回收宝的生态共建。到2019年6月京东集团也对外宣布,旗下二手平台拍拍将与爱回收进行合并,共建线上线下二手交易平台。
考虑到长期高呼“流量枯竭”、“投资爆雷频发”的大环境,能够做到连续数年得到资本市场的长期巨量投入,完全可以证明“二手市场”的确是人们公认的未来增量市场,是从理论到实际都能带给行业积极反馈的主要方向。
然而矛盾的地方也在这里,资本的繁荣似乎并没有换来行业的成长。或者更准确地说,二手交易始终没有发育成熟。
以“消费体验”为例。在过去所谓的传统经济时代里,人们潜意识里默认“二手商品”等同于“使用价值受损的商品”,质量低下,从而只将“二手交易”的最终诉求定位为“二手”这个商品定性,来寻求一个更具性价比的“替代性解决方案”,不会在真正的刚需上来轻易踩雷。
而这种“不信任感”在互联网时代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有所放大:一方面大量的C2C、C2B2C平台的出现,让二手交易的渠道大大丰富,从而“量”上放大了买家的选择空间;但另一方面,商品本身多样性及复杂性的增加,也同时增加了风险的多样性以及风险出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