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迎来新一轮发展趋势 加速改变生产生活

温思敬提到的智慧安检,源于该机场2019年底上线的“易安检”平台。持有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旅客,通过微信小程序完成预约后,安检时通过身份证和人脸识别即可进入智能安检通道。

除了智慧安检,该机场还有许多“智慧应用”: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每天1000多个航班的机位分配,由原来人工分配的4小时缩短为仅需1分钟;通过建设智能运营中心,航班放行正常率超过87%……该智慧机场项目建设方、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数字平台整合物联网、大数据、视频云、地理信息系统等资源,深圳机场建设了近100个智慧化项目,构建起数字化平台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应用的生动场景如今触手可及。中央网信办公示的人工智能企业典型应用案例拟入选名单中,小到居家出行、大到政务工作,人工智能技术正将诸多智能新生活梦想变为现实。

例如,在智能问答方面,南京云问公司研发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帮助企业人工客服减少了超过85%的咨询量;思必驰公司打造的“数字网格员”,2小时内能完成对1万名居民的信息采集。算法方面,中关村科金公司实现了企业和个人在政务服务的引导、填报、预审、支付等全流程的在线办理。科大讯飞公司的自然理解语言技术,可以通过声音准确识别身份,防范电信诈骗;北京得意音通公司的互联网身份认证服务,目前覆盖了金融、公安、社保、政务等领域……

中国人工智能大发展背后是技术的快速进步。清华大学最近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10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申请专利量占全球总量的74.7%,成为全球第一。在自然语言理解处理、机器学习算法、芯片技术等技术支撑下,中国10余个人工智能子行业跃升全球前沿。

破解痛点,提升效率

今年1月13日,河北邢台南宫市凤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张CT从线上传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该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徐海波和团队观看完影像,基本排除了检查对象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并快速向河北发回诊断报告,全过程不到半小时。

能够实现远距离的快速检测,靠的是搭载腾讯觅影系统的车载移动方舱CT机。该系统运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5G+人工智能诊断工具,实现影像及诊断报告跨地域自动传输,提升了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人工智能辅助筛查技术,能有效缓解一些地方的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腾讯医疗技术委员会主任钱天翼对记者表示,目前腾讯觅影系统已在全国30多家医院进行验证,并在广东、广西、山东等省份基层医疗系统试点,应用到早期肺癌、肺炎等疾病辅助筛查中,有望让低成本的筛查在社区和基层普及开来。

除了医疗,人工智能还加速改造一些传统生产、办公模式。比如,在完美世界控股集团,企业自主研发的内部办公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内部数据和引入算法引擎,实现考勤、付款、报销、预算、合同、供应链、资产等业务与流程的自动化管理,既满足了防疫期间的远程办公需求,也大大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4月初发布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业白皮书》指出,人工智能已全面覆盖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提升全局运转效率。专家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像水、电一样无所不在,颠覆和变革医疗、金融、运输、制造、服务、体育等各个行业。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