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接近雷军的消息人士表示。
从目前情况来看,手机行业的发展已经趋近天花板,相比之下,智能汽车市场正处于爆发前期。从风口论的层面上看,当下,「造车」正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
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发展,正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难以再出现颠覆性的创新,用户换机需求也不再强烈。智能手机已经实现了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转变,市场接近饱和。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IDC 的最新调查显示,2020 年 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 1.3%。
在此之前,2020 年 Q1 的同比降幅为 11.7%;2020 年 Q2 的同比降幅高达 16%——这是智能手机行业有史以来最差的表现。
与日渐萎靡的智能手机市场不同,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
仅着眼于中国市场,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到 2025 年将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 20%。
这意味着,即使整体的汽车销量不再增长,按照 2019 年的销售规模计算,新能源汽车 2025 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 500 万辆,是目前的 5 倍左右。
加之,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个市场规模还将呈倍数增加。
在日益高涨的风口之下,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纷纷入场。
甚至于,在智能汽车市场蕴藏着的无限机遇之下,还有不少跨界选手趋之若鹜——苹果已经低调准备了多年,华为正摩拳擦掌。
不难看出,智能汽车极有可能是其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个业务增长点。
另外,风口之上,随着新玩家不断蚕食市场,布局智能汽车市场的最佳时间窗口也将加速关闭。
在造车这个可能转瞬即逝的风口上,显然,小米正在徘徊。
小米造车,早有准备
尽管小米此前未曾明确过造车的意向,但早在 2013 年,雷军就曾两度拜会马斯克,对智能汽车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
据《晚点 LatePost》指出,在此次下定决心造车前,雷军曾多次考虑小米造车的可行性,小米内部也立项调研过造车项目。但从此前的情况来看,小米并未轻易下场,而是选择保守的形式参与。
雷锋网了解到,包括雷军个人、小米科技、顺为资本三方已经投资了 40 家左右有关造车、汽车后市场以及出行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