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生不会取代人类医生,人机协治是未来方向

她表示,AI助力医疗诊断准确率达到90%以上,但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我们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大部分疾病的知晓率在10%以下,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赋能改善这种情况。

数坤科技在一周前发布了“数字人体”计划,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对疾病做定性、定量、定位的分析,更好地辅助整个诊疗路径。

会后,马春娥接受搜狐科技专访,针对医疗AI是否会取代医生、是否会给医患关系带来新的变数、医疗+AI双高门槛人才稀缺和培养、数坤与互联网大厂间的竞争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数坤科技曾在宣传中提到,数坤AI的水平已经可以和大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相当,但这也引发了医疗AI未来是否会取代医生的讨论。

在马春娥看来,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AI医生都不会取代人类医生。“AI医生和人类医生将会是人机协治的关系。机器拥有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能够更高效、低成本地工作,解决目前医生稀缺的问题。”

医生稀缺也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之一。“排队时间几小时,实际看病3分钟”是大多数人就医体验的真实写照。“有AI医生以后,很多的工作可以让人工智能医生去做,人类医生可以将更多时间花在病人的身上,病人的关怀,病人情绪疏导,这些都是AI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当然,为了让AI医生能够尽快落地并取得更好地效果,背后的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众所周知,医疗和人工智能本身已经两个是高门槛的领域,医工结合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坤科技会和医院联合研发,研发的小伙伴直接到医院去上班,就坐在医生旁边,我们先学习医生是怎么看病的,怎么诊断的。我们也经常与医生交流、分享人工智能工作的原理。在马春娥看来,在医疗AI这个赛道,产学研能够结合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如今,医疗AI赛道火热,众多互联网玩家也在蜂拥而至。面对众多同行的加入,马春娥表示,如果这是一项改变全人类事情,靠一家公司去推动是显得非常势单力薄的,只有全社会的力量都在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才会真正的成功。“像互联网公司,他们可能非常熟悉互联网模式。但我觉得他们对医疗,对于非常专业、深入的行业经验,其实跟我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嘉宾介绍:

马春娥,数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拥有10年IBM创新实验室新技术研发领导经验,荣获IBM杰出技术贡献奖,拥有十余项国际专利,多项国内国际数学竞赛冠军。2017年联合创办了数坤科技,致力于将AI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相结合,打造数字医生。新冠疫情期间,作为科技抗疫企业代表,出席了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汇报科技抗疫中的成果。荣获2019世界创新者年会“2019中国女性科技创业者TOP30”,2020年福布斯中国评选的20位“商界20位潜力女性”,2020年入选《财富》“40under40全球榜”。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