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斑马
出品 / 节点财经
话说有这么一家公司,不久前披露了财务报告,在万众瞩目中,它终于实现盈利。业绩大好之下,投资者都在想“是不是该分红了?”
没想到公司转身就决定把100亿花了,还不以盈利为目的,更没想到的是,董事会迅速批准,而投资者也觉得公司目光长远…….
这家公司就是从农业起家的拼多多,甫一盈利,就想通过这100亿的“百亿农研”开启自己农业版图2.0时代。
/ 01 /
农业版图2.0时代:
要想富,还得修路
俗话说,村里要想富,就得先修路,农业2.0时代也一样,只不过村里要想富,修的不再是公路。
给大家举个例子,“世界第一农业强国”荷兰,虽然面积还没有中国重庆市的一半大,但是荷兰农业出口率世界第一,不仅得养活着大半个欧洲,连其他大洲也要照顾照顾。为啥?因为科技先进,荷兰非常重视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研发,并不局限于某些专门的高精尖技术,而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全面的农业技术。
这就是现代农业中的“路”,构筑起这条路的不是沥青水泥,而是依托技术和产品创新结合新农人才培育,从多方位将产业利益充分激活挖掘农业潜力的路。
从拼多多这份已经盈利的财报来看“修路的收获”:二季度,拼多多继续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17亿元,同比增长40%。而在营销成本上,营销费用缩减至100亿元,相比上一季度,营销费用的支出降低了近30亿元。说明,只要调整到走重科技、重农业、轻营销的道路,拼多多就可以盈利,但拼多多仍然坚持将盈利投入进农业中,放缓盈利的脚步。
其实自从陈磊这个“理工男”掌舵后,拼多多似乎在前进上变得更加理性,特别是在这两年对于农业、科技与营销的思考上,显得更加成熟。
去年,拼多多将自己擅长的“百亿补贴”力度由数码产品逐渐倾斜至农产品上。节点财经发现,目前的拼多多百亿补贴页面,首页上从热度向下数15个产品,有12个都是农(副)产品,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农产品“走出来”带动明显。
具体到这样一家小店上,他们主营新疆水果,只有四种,西梅、苹果、冬枣、香梨,但是一个月能卖出10w+件。
就按照40元的客单价来算,保守估计这个小店月销售额可以达到400万元以上,特别是西梅这类国外引的进农产品,拼多多官方还给予它30块钱的官方补贴,让西梅价格下降到了16元/斤左右,几乎是所有平台中西梅价格最低的。
让以往产能不算太大、议价能力也不算高的小农户们可以直接既拿到平台补贴,又能面对平台上众多的消费者,这不正是营销解决痛点、科技服务农民、农业之路畅通的成熟方法吗?
/ 02 /
拼多多能帮农民赚到钱吗?
虽然,从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在农产品的产销之路上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市场空间还远远没有见顶。去年,拼多多农产品GMV达到了2700亿元,占总GMV比重为16.2%,2019年这一占比为13%。从农产品来看,拼多多上半年农(副)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431%。
由于今年盈利之后的拼多多并没有打算保利润,还是打算将二季度的盈利和未来任何可能的盈利都首先投入到农业,直到达到一百亿的承诺,所以未来农产品仍有可能是拼多多增长最快的类目。陈磊表示,一定要说服所有股东们,将“百亿农研”落实下去。
其实除了股东和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以外,大家关注的并不是你拼多多能不能赚钱,而是你的“百亿农研” “百亿补贴”能不能让农民赚钱,也让消费者拿到实惠。已连续举办三届的“农货节”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让农民朋友们赚钱本质上是对国内“农产品卖货方式”上的改变。
今年,拼多多现在的重头戏农货节里,累计上线超过2万款精品农货,对精选农产品的单笔补贴最高接近60元,补贴额度普遍都超过了30%,农货节期间,“百亿补贴”将覆盖400多个优质农产区。
第三届“农货节”期间,安徽枞阳的土鸡蛋在“百亿补贴”的加持下,单日售出200万枚,并成功打响“小枞”牌土鸡蛋的声量。(摄影 刘玉才)
年龄稍长、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可能都知道,在10年前,如果这些优质产区的农副产品想走出来,要靠一些展销会、洽谈会,甚至有的地方名额竞争很激烈,会提前几个月开始准备去省城参展才能为自己找到好销路。现在的农货节就相当于以前的各种洽谈会,不同的是农民朋友们不用走出来,不用担心让货找不到人,而是平台带动着人来找货。
这就是拼多多的“农地云拼”,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农产品“人-货-场“的重大改变。
拼多多一方面将分散的农业产能汇聚整合形成“云端大农场”,另一方面将分散的农产品用户需求通过拼购、直播等传播方式聚集在“云端”,从而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深化农业领域的“C2M”。
一开始,有些人不认可农业领域C2M,认为农产品生长周期长、收获期又短,等C2M再2C,黄花菜都凉了。
但是,通过拼多多的“最初一公里”,不仅可以让一颗土豆一根玉米快速上行,拼多多还能告诉你,它在平台上土豆、玉米有多少需求;它的平台上还有人不仅需要土豆玉米,他们还需要多少量的土豆淀粉、土豆粉条、玉米碴子、爆米花等农副食品。老乡们玉米土豆要是过了上行期别着急,大家去加工,还能卖出去。另外拼多多还能助力农民朋友们自我总结、自我成长,有人就在农产品上行的基础种推演:土豆、玉米是拿纸盒装还是拿网套包;网套用3MM还是5MM;包材毛重多少,是否满足物流发货标准让消费者收到体验更好;不同地区的消费者们收到后可保存多久。
可见,在微观层面上,拼多多不仅是做到了上行,更重要的是,通过平台的科技加持,连接了具体供给与具体需求,缓解了滞销、粮贱伤农等问题,你说农民朋友们能不能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