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亚马逊大规模封店,跨境电商企业如何自保?

近期,业内人士聊及跨境电商,绕不开的话题一定是亚马逊电商的“封店潮”,火热的跨境电商,正遭遇一场封店的空前重击。从今年五月份开始,网络上陆续有跨境商家、企业吐槽亚马逊正在进行的大举“封店”行为。无论是行业头部“大卖”或者是新起步的“中小卖”,在亚马逊电商的“封店潮”面前可谓“人人平等”。
 
那么,这股“封店潮”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规模扩张太快,产品评价不实
 
产品的评价是亚马逊非常重要的一个权重,很多人在亚马逊上购物都是基于消费者的评价而做出决定的。所以一直以来亚马逊对产品评价方面抓的都非常严,要求必须是消费者真实的评价,而很多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在亚马逊上售卖产品时,没有老老实实遵守平台的规则,通过耍小聪明来规避平台的规则。特别是在刷单文化影响之下,很多人把国内电商经营的逻辑用在亚马逊上面,人为的营造出产品好评如潮的局面,如果一个产品好评达到100条以上,这个产品在亚马逊上面会卖得很火。
 
但当一些商家的产品质量跟不上好评步伐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面对这么多产品,商家的精力和人力都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每个产品都认真去检查,甚至有一些商家连产品都没见过,而是通过批发平台或者厂家直接发货给消费者。这时候如果商家或者一些批发平台发送的是一些次品或者跟描述不符合的产品给消费者,就容易出问题了。在出问题之后消费者肯定会投诉,投诉一多了,亚马逊肯定会引起高度重视,所以亚马逊也一直在想各种办法去寻找这些商家刷评论的证据。
 
而刚好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有一家专门做亚马逊评论的数据公司数据泄露,据说这次泄漏的刷单数据达到1300万条,涉及的商家达到20~25万个。这个数据泄露之后,刚好被亚马逊逮个正着,亚马逊在掌握证据之后,对这些涉嫌刷单的商家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封店。虽然为了降低封禁风险,大多数跨境电商企业普遍都会拥有数套账号,以及几十甚至上百个亚马逊网店店铺。但此次亚马逊大刀阔斧地整治行动,企业、商家即便拥有再多的账号、再多的店,也会因为关联问题而同时遭封,几乎是一打一准儿、一打一片儿。遭到后台系统封禁后,企业通过申诉渠道投诉,店铺账户的货款有大概率可以取回。但后续店铺肯定无法经营,库存的商品也无法快速出售,资金不可能及时回流,引发恶性连锁反应。
 
比“封店”更难受的是现金流断裂
 
没人料到今年亚马逊平台的出手如此之重。在多个商家看来,比“封店”更难受的是现金流断裂。通拓科技有4143万元资金被冻结,占其2020年年末货币资金的4.27%;有棵树在亚马逊涉嫌冻结的资金约1.3亿元。部分疑似冻结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在增加,站点解封的时间也无法准确预估。且被冻结的商家资金如果违反平台规定的不当得利,可能需要返还给消费者,如果被认定为非法所得,就可能被没收。虽然全部没收的几率很低,但要解冻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流程,如果涉及境外法律诉讼就要付出更高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对此,许多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纷纷调整经营架构,建立供应链金融系统,站在产业供应链的高度,将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综合授信,为相关中小企业提供灵活、全面的金融服务,打造一个更透明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驱动资金的高效对接流转,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中,促进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具体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产成品质押融资、在制品质押融资和原材料质押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
 
从重流量到重供应链效率
 
十年前跨境电商市场的快速增长,“流量为王”成为很多品牌崛起的重要推动力。但如今在新一轮的国际消费品牌的崛起中,跨境电商卖家更要依托高效的供应链效率,把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推送到消费者面前。在数商云与多家跨境电商企业沟通的过程当中,几乎有近九成运营者均表示自己很后悔跟风在亚马逊平台上开店。如果一开始做跨境电商就选择搭建独立站,如今的结果应该也不至于如此被动。一家服装外卖企业的电商负责人无奈地表示,一开始在亚马逊上开店,类似于在淘宝、京东上注册个人店铺,可以共享平台的公域流量,通过付费的推广,商家可以获得平台更多的流量倾斜。而建跨境电商独立站,有点类似于国内企业利用电商开店工具,建立专属店铺。独立站属私域流量,需要企业、商家下功夫、投资金做推广。
 
正因如此,除了行业的头部“大卖”之外,绝大部分跨境电商的“中小卖”都选择在亚马逊、eBay等,已坐拥庞大公域流量的成熟电商平台上注册开店,以降低推广成本。于是乎,如今亚马逊掀起新一轮的“封店潮”,导致大量跟风、浮躁入局的商家、企业只能看着封禁的店铺叹气。所以在本次深尝苦果后,许多跨境电商企业都在临急抱佛脚搭建独立站,而要想又快又好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站,对非专业的跨境电商企业而言,却并不容易。一是从零开始运营一家跨境电商独立站,企业至少要投入大量成本,配合社交媒体推广、引流,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较好的订单转化。二是供应链的管理十分不易,如何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快速准确实现数据互通、全链融合,是跨境电商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跨境电商企业可通过第三方专业平台或机构,如数商云的帮助,搭建专业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并以其为支点,以消费群体为中心,以开放共赢的生态为杠杆,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交易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售后维保服务、营销服务等一站式深度价值服务,实现数据互通、全链融合,综合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与平台收益。并可实时监测产、供、销的具体数据,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节产、供、销之间的关系,一旦发生数据信息异常,便可以及时地向相关工作人员反馈,实现信息同步的目标,大大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企业多元化拓展渠道迫在眉睫
 
亚马逊封店潮也引发诸多跨境电商企业的反思。经历这次风波,现在合规肯定是第一位的,是跨境电商企业经营的最低标准。8月18日,海关总署召开第四十二次形势分析及工作督查例会也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海关各领域改革,进一步规范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贸易业态健康发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好好思考一下,到底是继续坚持单一的依赖模式,还是走“多元化”路径,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一次发展的契机。曾经,很多跨境企业依托亚马逊这个平台,迎来了快速的增长,而这次事件后,对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触动非常大,跨境企业在多元化渠道布局上变得更加坚定了。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