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在教育常识上出情况

简单理解,教育常识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知识与道理,很多都蕴含于人们的潜意识与日常行为中,有些则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从教师角度来看,教育常识是教师应该遵守的最朴素、最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理念和事实。

教育常识具有相对稳定性。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论精英绅士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唤醒灵魂”都是教师需要遵守的教育常识之一。其他如仁爱,如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如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熟悉等,都是各个时期教师应拥有的教育常识。同时,教育常识具有时代发展性。不同时代的教师面临的教育常识应该有所发展、有所差异,以过去的标准要求当前的教师,或以当下的标准要求过去的教师,都不合理。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极为合理,在旧有的私塾或书院教育中,先生打骂体罚学生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当前,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上是平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及今年1月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教师应善待学生。从时代性来看,尊重学生,不辱骂及体罚学生,早已应是当下教师的教育常识。

即使从舆论的热度来看,教师也必须尊重学生。每当发生关涉师生关系、尤其是教师虐待学生的事件,都会成为舆论热点,反映出公众对此类事件的敏感和反感,更凸显出人们对和谐师生关系及教师尊重学生基本人格的诉求,也从侧面呼唤着教师不打骂体罚学生的教育常识。

可上述案例中的教师无一不是缺乏教育常识的表现。按理说被称为“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不会做虐待学生的事,可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偏离了初衷,为了工作、晋升及现实的利益,将教育的常识抛诸脑后,把学生当成谋利的工具,肆意辱骂及惩罚学生,造成虐童事件频发,屡禁不止。可以说,没有教育常识,让一些教师成为教育者队伍中的毒瘤,既伤害了年幼的学生,也破坏了教师在人们心中有知识、高素养的良好形象。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