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互联网平台都推出了“老年模式”。9月29日,饿了么继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产品之后也推出了“长辈模式”。在长辈模式之下,字体放大、应用界面简化,还给老年人开通了点外卖、去买菜、去买药、逛超市几大生活模块。
对于“银发一族”,科技互联网巨头们是越发上心了。 根据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结果来看,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达到2.6亿,占总人口的18.7%。而在互联网中,截至去年年底网民规模为9.89亿,60岁以上的网民占比达到11.2%。
可以看到老年人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移动支付、短视频等领域的火热,以及新冠疫情对人们生活造成的改变,使得老年网民的数量大幅增长。比起年轻群体,他们对于数字生活的适应速度较慢,年轻人很容易上手的各种互联网功能,对他们而言也是难题。
因此老年人在参与数字生活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关爱。去年年底,工信部将鼓励智能设备提供“长辈模式”列入专项行动,许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响应,推出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模式。
可以说,企业和平台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主要是出于对老年网民的关爱与重视,值得肯定。然而从实施过程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现在多数平台的长辈模式最为显著的改变就是“图标和字体放大”。这不能说是一点用都没有,起码增加了老年人看清手机内容的概率,然而如果老年模式仅仅以此为标志,那么老年用户在设置里选择“放大字体”一样能做到,似乎没有必要专门把这种变化设为“老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