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遗传药理学研讨会顺利开展

研讨会由周宏灏教授和Tomlinson教授担任主席。周宏灏教授作了“CYP2C19的表型和基因型:从分子机制到临床应用”的报告。Tomlinson教授作了“FMO活性在中国香港人群中的分布”的报告。研讨会上,来自中南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七位学者还分别作了“抗凝药华法林反应的个体差异”等学术报告。
 
遗传药理学是近二十年迅速兴起和发展的一门学科。随着遗传药理学的发展,用药个体化的概念已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也开始重视个体的遗传背景、考虑用药后反应的个体差异及其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研讨会上,来自两校的学者交流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就当前推广和应用遗传药理学科研成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也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向两校的学者们进行了咨询。研讨会自始至终都在一种严谨而活跃的气氛中进行。
 
这次研讨会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会场内座无虚席,许多与会者甚至是站着听完研讨会的。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主办单位的精心组织都给到会专家及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的合作者之一—香港中文大学临床药理系主任Tomlinson教授对本次会议的圆满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