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阴的下午,我如约走进李院长的办公室。窗外的树绿的醉人,与办公室内淡牛奶般的颜色十分协调。我们的谈话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进行的。
◆ 李院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采访。我刚来的时候,发现贵院院标上有这样两句话“仰不愧天,俯不作人”。您是研究管理伦理学的,所以,我想知道,它是不是有什么特别含义呢?
■ 作为一个公管类的学院,许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去政府、企业的管理层工作,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能有一个“天下为公”的行世准则。也就是说,要他们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的人。对于全院教职工而言,也是一样的,都要励志为公。学院刚刚组建,大家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干好事,干大事。
◆ 由于历史承袭的原因,我们学校的文科相对较弱,但在文科院系中,行管院又相对较强,我想知道的是,作为院长,您打算如何把这种优势扩大到一个省乃至全国呢?有没有一个形如“三步走”那样的时间表呢?
■ 有啊,我们在学院成立之初就制订了一个“三年发展目标规划”,希望能以优势学科为龙头,整合现有学科资源,在3-5年把我们学院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有特色的公管类学院。行管院成立不久,我们就举办了两次大型学术活动,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 具体到学科建设方面、师资建设、人才引进方面有没有什么措施呢?
■ 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有希望今年实现学校人文社科博士点“零”的突破。报了三个,伦理学,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报三争二保一”。其中伦理学是最有可能批准的。这个专业我们准备了12年,1990年批硕士点的时候,全国只有6家,所以伦理学我们的家底还是比较厚实的。并且据我了解,今年全国伦理学报博的高校有7家,可能会批2到3个,而我们就在这之间。而另一个中国近现代史因为比较冷,报的少,所以通过的希望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