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假设一个 CPU 芯片就是一个班级;它有 2 个物理核,也就是 2 个同学,老师让他们分别担任班长和体育委员;过了一段时间,校长要求每个班级还要有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理论上还需要 2 位同学,但是这个班级只有 2 个人,最后老师只能让班长和体育委员兼任。
这样一来,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这个班级有班长、体育委员、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 4 个职位,应该有 4 个人,每个职位就是一个逻辑核;但是,实际上这个班级只有 2 位同学,也就是只有 2 个物理核,虽然他们可以做 4 份工作,但是不能把他们当做 4 个人。
cat /proc/cpuinfo | grep 'physical id' | sort | uniq | wc -l
- 查看 CPU 物理核数:
cat /proc/cpuinfo | grep 'cpu cores' | sort | uniq
- 查看 CPU 逻辑核数:
cat /proc/cpuinfo | grep 'siblings' | sort | uniq
什么是 CPU 使用率?
CPU 使用率就是 CPU 非空闲态运行的时间占比,它反映了 CPU 的繁忙程度。比如,单核 CPU 1s 内非空闲态运行时间为 0.8s,那么它的 CPU 使用率就是 80%;双核 CPU 1s 内非空闲态运行时间分别为 0.4s 和 0.6s,那么,总体 CPU 使用率就是 (0.4s + 0.6s) / (1s * 2) = 50%,其中 2 表示 CPU 核数,多核 CPU 同理。
在 Linux 系统下,使用 top 命令查看 CPU 使用情况,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 Cpu(s): 0.2%us, 0.1%sy, 0.0%ni, 77.5%id, 2.1%wa, 0.0%hi, 0.0%si, 20.0%st
- us(user):表示 CPU 在用户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通常用户态 CPU 高表示有应用程序比较繁忙。典型的用户态程序包括:数据库、Web 服务器等。
- sy(sys):表示 CPU 在内核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不包括中断),通常内核态 CPU 越低越好,否则表示系统存在某些瓶颈。
- ni(nice):表示用 nice 修正进程优先级的用户态进程执行的 CPU 时间。nice 是一个进程优先级的修正值,如果进程通过它修改了优先级,则会单独统计 CPU 开销。
- id(idle):表示 CPU 处于空闲态的时间占比,此时,CPU 会执行一个特定的虚拟进程,名为 System Idle Process。
- wa(iowait):表示 CPU 在等待 I/O 操作完成所花费的时间,通常该指标越低越好,否则表示 I/O 存在瓶颈,可以用 iostat 等命令做进一步分析。
- hi(hardirq):表示 CPU 处理硬中断所花费的时间。硬中断是由外设硬件(如键盘控制器、硬件传感器等)发出的,需要有中断控制器参与,特点是快速执行。
- si(softirq):表示 CPU 处理软中断所花费的时间。软中断是由软件程序(如网络收发、定时调度等)发出的中断信号,特点是延迟执行。
- st(steal):表示 CPU 被其他虚拟机占用的时间,仅出现在多虚拟机场景。如果该指标过高,可以检查下宿主机或其他虚拟机是否异常。
由于 CPU 有多种非空闲态,因此,CPU 使用率计算公式可以总结为:CPU 使用率 = (1 – 空闲态运行时间/总运行时间) * 100%。
根据经验法则, 建议生产系统的 CPU 总使用率不要超过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