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IBM 在美国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举措。在此之前的 20 多年以来,IBM 聘请了许多优秀的现代主义建筑师来设计、建造公司大楼和办公设施,以让更多的科学家和销售人员可以并肩作战,共创这一新兴的计算机产业。但是在 1979 年,IBM 的新建筑之一,位于硅谷的 Santa Teresa Laboratory 开始了一项新尝试。为了缓解办公室主机的拥堵问题,公司在五名员工的家里安装了一套绿屏终端机,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家工作。
在当时,远程办公绝对是一个新奇的主意,但这一个小小的解决方案似乎很有效。到 1983 年,大约共有 2000 名 IBM 的员工处于这种远程工作的模式状态。IBM 也最终意识到,节省这种实体办公场所,开启远程工作机制可以为公司节省数百万美元的成本,远程工作人员数量也因此激增。到 2009 年,IBM 的一份报告称,“IBM 在全球 173 个国家共计 386000 名员工当中,大约有 40% 的员工根本就没有任何实体办公场所”。这为 IBM 共计节省了 5800 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节省成本约为 20 亿美元。不仅如此,IBM 也想通过为其他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同样的无办公室化办公效率,毕竟亲身示范就是一个***的营销手段。
但是,就在今年 3 月份,随着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爆出,此事却发生了转折:IBM 又想让数千名远程工作员工再次回到实体办公场所之中。
此事引发的反应也非常激烈,外界对此的评价可谓不留情面。这一公告被描述为是一家收入连续下降了 20 个季度的公司所做出的绝望之举;是一种极其含蓄的裁员手段;也被认为是对那些从来没有采用过远程工作机制企业(例如苹果和 Google)的一种效仿。对远程工作进行评估的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 机构总裁 Kate Lister 表示:“如果 IBM 是想降低生产力、流失人才并且增加成本,那他们此举很是靠谱。”
IBM 对此可能早有预见。雅虎在 2013 年推动新工作制度,宣布禁止员工远程工作时收到的也是类似的回应。之后,安泰保险金融集团(Aetna)和百思买也追随雅虎的脚步,陆续宣布取消员工在任意地点办公的政策,他们在推行类似政策时也是一度成为热议的对象。但是,不管怎样,IBM 取消员工远程办公政策的举动却能说明一些问题,尤其是 IBM 的企业模式一直是“别的公司竞相效仿和追随的榜样”。也许 IBM 这位“蓝色巨人”的这一决策只是在通向未来长远型远程工作机制之路上翻了一个跟头,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认为这一举动也是一个信号,虽然这一信号十分微弱,但也足以让我们意识到远程办公已经达到了它的高水位线,远程工作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的表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