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非巨头云服务公司的生存方式是什么样的?

在巨头的挤压下,百余家云计算公司该如何存活,他们做了哪些巨头做不到的事,有着什么样的生存逻辑?
 
带着这样的疑问,钛媒体采访了比格云创始人诸葛辉。
 
之所以说比格云具有代表性,是因为这个2016年推出的云计算品牌,入局时间比阿里晚7年,比华为晚5年,是真正的云计算后入者和创业者,他们的境况也是无数中小云计算创业者的一个缩影。
 
脱胎于“盛大”,应对市场变化,高性能云平台比格云诞生
 
说起比格云,大家可能不太有印象,但如果说起盛大云,则一定会联想到“盛大集团”。
 
盛大云成立于2011年,脱胎于盛大集团的云计算创新院,可以算得上中国最早商业化的公有云平台,曾经支撑了盛大游戏、盛大娱乐、盛大文学等盛大集团旗下的云计算业务。
 
而有趣的是,盛大云与比格云其实是同属于一家公司——上海盛霄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霄云计算”)。
 
2016年,盛霄云计算开始基于盛大云的技术基础和运营经验研发比格云,他们对比格云的定义是“高性能云平台”。
 
据诸葛辉回忆,当时之所以会推出比格云,是因为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前,除了盛大集团的云计算业务之外,盛大云的其他用户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但2016年前后,盛霄云计算发现,不仅是中小企业,很多中大型企业对上云也有很大需求;不仅仅是互联网领域,工业、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的用户也开始探索上云之路。
 
“作为一个云平台来讲,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升级换代才能满足市场用户的需求。”诸葛辉表示。于是,比格云全部换掉了原来老旧的服务器设备。
 
相比盛大云来讲,他们希望比格云能够实现4个更:更快、更稳、更安全、更快捷。比格云推出之后,盛大云的公有云业务也剥离了出来,原来的一批公有云用户也完成了向比格云的迁移。
 
现在,盛大云的主营业务是混合云和专有云,比格云则主打公有云。
 
进攻政务、游戏、金融受阻,转道更加细分场景
 
虽然比格云从诞生之初,便从盛大云引渡了第一批用户,但是作为一家创业的云计算公司,比格云接下来开拓新市场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
 
“我们想过做一些像政务云这种大体量的采购合作,但最后放弃了。”诸葛辉坦言。政务云领域体量太大,一般都是几千万、上亿的项目,甚至会有一些硬件系统的采购,对于比格云这样刚成立的小品牌来说有些不太现实,而且这些项目也更愿意选择大的云服务品牌。
 
比格云尝试的另一个领域是游戏。如果溯源一下,比格云背靠的盛大集团曾经是游戏领域的佼佼者,做游戏云的生意对比格云来说应该也不算一件难事。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