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区块链密集援持,京东技术风口对准云端?

现在来看,答案首先来自外部。
 
无论怎样渲染云计算对未来的影响,它从诞生起就是个谦卑的行当,不但跑道很宽,而且是一场耗时耗力的马拉松。目前中国云市场大约处于脱离草莽期后的“初创阶段”,行业格局尚未一潭死水,甚至远非其他领域那般敌我分明。
 
这和中国ToB市场发展较慢有关。要知道,不同于美国ToB市场的兴旺,中国最大ToB公司或许连最大ToC公司1/10都不到。具体到云计算市场,中国与美国市场的差距大概仍在3-5年左右——具体表现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主要停留在同质化较高的IaaS层(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公有云IaaS市场),PaaS和SaaS份额并不算大。
 
不过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非互联网企业)体会到云端的轻快,他们肯定会愿意用云业务更进一步地优化业务流程,重塑员工生产力, 促进与客户的互动关系,甚至迭代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产品或服务。他们不会只满足于简单的“上云”,未来很可能会迎来一个ToB业务“争奇斗艳”的时代。
 
当然,这个巨大的奶酪,会被更多云业务的玩家分食。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玩家中,京东这种电商起家的巨头攀爬云端,不但最顺理成章,且要比其他互联网领域的玩家更为轻巧。
 
首先,如果将云业务视作一场生产力变革,那么京东自己就是这场变革最大的拥护者,作为云计算最早的受益者,京东本就是云时代的原住民。
 
更重要的是,云计算与京东在基因上有很多协同的地方,京东云总裁申元庆曾给出过一个不错的阐释:“云计算的服务基因和电商的服务基因相似。京东的商业模式中有服务基因。其次云计算需要技术强、口袋深。云计算是非常耗费资本的业务,京东在十几年的发展之后获得稳定获利,而对比亚马逊的AWS历经8年,才开始达到25%的获利,在对云计算投入的决心上,京东云和亚马逊是相似的。”
 
所以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京东入局云计算,在产业逻辑上都有着天然恰当性。
 
而更像是对这种后发优势的某种佐证,整个2018年,京东云营收达到了三位数增长,10倍于行业增速,在Forrester发布的《The Forrester Wave: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全栈公有云开发平台厂商评测》研究报告中,京东云也从最初的“挑战者”进阶到“卓越表现者(Strong Performers)”。
 
但问题是,这一切具体是怎么发生的?
【声明】:芜湖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